對杜長彬院士會提出兩個請求,姜為先倒不覺得太過意外,畢竟人都有私心,哪怕上級下了檔案,但想讓地震研究所毫無保留地全力支援流體力學實驗室的工作,輕易就將辛苦積存下來的地震資料交出來,確實強人所難,也不太可能。

“杜院士,你儘管說,我們這邊也很願意與貴所進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姜為先馬上表態回應,且一番話大方得體,讓人聽了舒服,卻又沒說半句“你儘管開口我們儘管去辦”之類的低姿態話語,著眼點在於“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短短一句話,內涵無數。

這就是一位七旬老科學家、老院士久歷世情的智慧與話術。

杜長彬自然也聽得明白,不由暗叫厲害,難怪聽聞那位秦院士也是口才出眾、綜合能力突出的“帥才”,有這樣的老師,弟子又怎可能會差?

幸而他這次來也不是獅子開大口,而是真心想要合作的。

他抿了口茶,一臉誠摯道:“姜院士,我聽聞你們拿到這些資料,主要是用於分析研究地震是否與氣候異變之間存在著什麼關聯。我也認同這點,地震作為地殼運動的結果,屬於全球生態環境系統裡的重要部分,與氣候異變之間多半是有著某些未研究清楚的聯絡,可能是同一個原因引起的不同反應,也可能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這裡面涉及到的研究就比較複雜了。”

杜長彬院士指了指自己身邊的研究人員,笑笑道:“這幾位都是物理專業的博士,後來因緣巧合,成為了我們研究所在地震預測、地震成因分析方面的技術骨幹,不過他們對流體力學保持著幾分的興趣,一直想求著我引薦,過來流體力學實驗室這裡學習交流一段時間。我想著姜院士你們分析地震資料時,說不定也會遇到一些疑惑,這幾人留下來,倒是能起到些作用,也可以當成是我們研究所與你們實驗室的一次深度合作,不知道你們意下如何?”

姜為先與郭維陽交換了一個眼色,兩人都明白杜長彬的打算了。

別看地震研究所與流體力學實驗室都是國家級的重點科研機構,但現在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國家對秦克、寧青筠的重視,對於流體力學實驗室也是不遺餘力地支援,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可以預想得到,流體力學實驗室在未來的氣候異變之中會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取得的成果也絕對會很耀眼。

但蛋糕就這麼大,分給流體力學實驗室的資源多了,其餘研究所自然就會少些,地震研究所也不例外。

別看地震研究所有院士坐鎮,但想獲得更多的資源還是要拿出實際的成績出來。而想要做出成績,經費又是最不可缺少的。因而各個研究機構為了保障每年的研究經費,都極為拼命。

明年經費劃撥情況在今年11月就會定下來,現在已是8月了,在這時與流體力學實驗室進行深度合作,就相當於搭上了便捷的快車,哪怕明年的經費無法增加,起碼也能保證不會被削減。

不過杜長彬的這個提議,對流體力學實驗室也是有好處的,姜為先與郭維陽都很清楚秦克的打算,接下來將會加大對包括地震、海嘯、颱風等在內的極端自然災害與氣候異變之間的關聯研究,現在地震研究所主動丟擲橄欖枝,倒是省卻了流體力學實驗室到處借調人員的時間精力。

“杜院士的提議非常貼心,能得到這幾位地震專家的常駐、協助和技術交流,我們求之不得。”

雙方一拍即合,很快就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

杜長彬院士心情大好,笑容也更加燦爛了,他又道:“至於第二件事,也算是建立在我們的合作基礎上。”

他示意隨行人員開啟膝上型電腦,接上投影儀,然後指著投影大螢幕上的資料,凝聲道:

“姜院士、郭院士,實不相瞞,近兩年來,我們監測到在全國範圍內的小型地震次數呈現較明顯的異常上升趨勢,4.0級別以上的地震發生次數,已超過了歷史同期最高紀錄的30%。在這樣成因不明的趨勢下,我們以往的中長期地震預測模型已基本失效了,哪怕在這兩年裡我們一直在完善最佳化,也沒取得什麼讓人滿意的成果。”

聽到小型地震竟然如此頻繁,甚至超出了歷史最高紀錄,姜為先與郭維陽都臉色凝重起來。

作為資深的物理院士,他們很清楚這樣的異常絕非什麼好的兆頭。

杜長彬院同樣眉頭緊鎖,神色憂慮:“兩週前,貴實驗室向我們提出資料申請時,也轉達了秦克院士的初步判斷,也就是說地震可能與氣候異變有所關聯。近年來氣候異變確實越來越劇烈,中小型地震的頻繁發生也有著同樣的趨勢,我們很擔心將來是否會出現較大規模、較高震級的地震,所以亟須根據最近兩年的地震資料進行詳細而深入的分析,並據此對中長期地震預測模型進行大的修正。”

地震預報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在國內外都處於探索階段,地震研究所在杜長彬院士的帶領下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曾經不同程度地預報過一些破壞性地震。

但也僅此而已,地震的成因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目前地震研究所只能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對某些型別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預報,而且所作出的預報主要是中長期預報的,對於短臨預報主要還是靠經驗性預判,預報成功率很低。

所以在這裡杜長彬院士也只是強調“中長期地震預測模型”。

“現在論起大資料方面的運用與建模,流體力學實驗室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哪怕是各大高校的數學教授團隊,也是望塵莫及。我們這邊希望藉著這次的合作機會,流體力學實驗室在進行地震資料分析時,順便給我們提一些最佳化中長期地震預測模型的合理化建議。當然,為了保證增進雙方的瞭解,我們願意對流體力學實驗室共享目前持有的中長期地震預測模型。最佳化後的中長期地震預測模型如果能達到預期效果,我們也願意長期將地震的研究成果與流體力學實驗室共享。”

聽到這裡,姜為先已完全明白杜院士的來意了,既是尋求“互利合作”,同時也是請求技術支援。

只是最佳化地震模型的事,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資源絕不會少,姜為先頗為慎重:“有關第二點,我們也很願意與你們進行技術合作互助,但我還是要先問問秦克和小寧的意見,目前實驗室雖然是還掛在我和老郭的名下,實際上的人事管理權與專案管理權,我們已移交給了秦克和小寧。”

杜長彬完全能理解:“沒問題,畢竟最佳化中長期地震預測模型最終可能還是要秦院士與寧院士出手才能解決,得先徵求他們的意見。”

當下郭維陽繼續陪著杜長彬院士,姜為先則先行告退,去聯絡秦克和寧青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