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房裡來回踱步了片刻,秦克一拍額頭,自己頭疼這個幹嘛,有事找楊伯伯啊。

蔡銘志的訊息來源哪可能及得上楊伯伯?

秦克掏出一個衛鋒給他的特殊手機——據說這是衛星電話,走的是專項加密線路,不可能被監聽——然後打了個電話給楊伯伯,告知這事。

楊伯伯欣然點頭道:“放心,這事我來想法子。我大概知道哪裡能找到這些裝置。”他略一沉吟,又道:“秦克啊,你估計‘碳晶複合奈米材料’多久能研究出來?三年內有把握嗎?”

“關鍵看實驗裝置,有足夠的實驗裝置就快,沒有的話只能另外想法子,進展會慢許多。”秦克離弦知雅意,好奇問道:“楊伯伯,有人在您面前進讒言了?”

“張口就是‘讒言’,你這小子。”楊伯伯笑罵了句,道:“研究‘碳晶複合奈米材料’只有你許師兄的‘晶片材料’團隊知道,外人並不知曉,誰會進讒言?情況是這樣的,南大那邊的一個晶片材料研究實驗室,最近遞了個經費申請過來,附上的還有碳基晶片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度。說實話,從他們遞來的報告顯然出來的前景很誘人,我們這邊除了我外沒人知道‘碳晶複合奈米材料’的事,所以都傾向於在明年的科研經費方面大力扶持這個‘碳基晶片材料’。”

秦克一聽就明白了,蛋糕就這麼大,人人都想多拿點研究經費,這方面自然競爭激烈,畢竟一家分多了,另一家就自然分得少了。

許清巖師兄的“清北積體電路與晶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絕不是國內唯一一家國家級的晶片研發中心,南大在這方面就極有名氣,而且取得的成果不比清木、燕大差。

現在為了保守“Q先生”的秘密,尤其是為了避免“碳晶複合奈米材料”的設計思路外洩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和關注,“晶片材料”團隊目前對外依然進行的是“碳奈米管場效應電晶體技術方向”,這方向已燒了幾年的龐大經費,卻沒任何值得炫耀的成績,上層自然會有不滿的聲音。

在這樣重大的經費事項上,楊伯伯也無法一言堂。

“楊伯伯,我有點好奇南大這個‘碳基晶片材料’的報告裡描繪了什麼樣的藍圖?”

秦克如果站在“清北積體電路與晶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的立場進行這樣的問話是不合適的,不過他地位超然,現在作為“Q先生”也只是純義務指導“晶片材料”團隊而已,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沒在團隊裡掛名,更沒任何經濟利益往來。

楊承科自然也不會對最信任的秦克隱瞞什麼,當下拿起辦公桌上的報告,說道:

“他們研究的是‘石墨烯碳奈米管異形結構技術’,簡單來說就是石墨烯為主要原料,組成碳奈米管,並經過分佈排列構成一個獨特的T狀異形結構晶體積體電路的技術。按他們的說法,導電性較傳統的矽基晶片提升了53%,能耗減少30%,它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對於光刻機的製程工藝要求並不高,採用90nm工藝製備的碳基晶片,效能相當於28nm的矽基晶片;而採用28nm的碳基晶片則相當於7nm的矽基晶片。”

秦克微微點頭,從字面的報告來看確實了不起,採用28nm的光刻機制出的碳基晶片就能達到目前全球主流先進光刻機做出的矽基晶片效果來,就算放到國際上都算相當先進了。

&n製程的FinFET技術,並保證了高質量的產品輸出,但在光刻機方面,夏國數量較多的是28nm製程的光刻機,14nm製程的光刻機依然非常緊缺,目前國內晶片廠商主要發力的方向還是28nm製程。

可以說南大的這個報告與前景展望,非常貼合夏國的現狀,極具吸引力。

其實以碳奈米管為突破,研發碳基晶片也是目前世界比較熱門的方向。因為碳基晶片的載流子遷移率更高,更加適合高速運算,而且具有更好的熱傳導效能、更輕質等優點。碳基晶片還有個優點,就是可以透過化學方法制備出來,生產成本比矽基晶片低。

全世界裡相關的研究團隊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個,“晶片材料團隊”一直以來鑽研的“碳奈米管場效應電晶體技術方向”,就屬於其中一個分支。只是目前取得顯著進展的,還是國外的那兩三家頂級晶片大廠。

當然,在秦克眼裡,碳基晶片並不是在非量子時代的最好選擇,“碳晶複合奈米材料”製成的晶片才是最優解。同樣是28nm的“碳晶複合奈米材料”晶片能輕鬆吊打2nm的矽基晶片,媲美只在傳聞中1nm的矽基晶片。碳基晶片在“碳晶複合奈米材料”晶片面前,毫無價效比可言。

不過秦克還是很好奇國內的晶片材料技術水平到哪個層次了,便問道:“那他們有說多久能研究出28nm的碳基晶片嗎?”

楊伯伯眉頭緊鎖:“報告倒是寫得很漂亮,據他們所說,目前他們已基本掌握了研究的關鍵技術原理,有可能在三年內在實驗室裡研究出90nm工藝製備的碳基晶片,並在五年內突破28nm工藝製備的碳基晶片技術。他們在媒體上比較高調,與國外也有技術交流合作,反正我看著有點不太靠譜,他們的實際科研成果,只有幾篇發表在國核心心期刊的論文,以及一些看起來有點古里古怪的碳奈米管材料。但很多人被他們描繪的藍圖打動了,明年的經費極可能會向他們有較大的傾斜。”

“清北積體電路與晶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不像秦克的量子計算實驗室,有財大氣粗的青檸科技作為資金後盾,根本不愁研究經費的事。若是被大幅削減了科研經費,“清北積體電路與晶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立刻就會捉襟見肘,“晶片材料”團隊這樣的“吞金獸”別說借到高階精密實驗裝置並進行頻繁的實驗了,能不能保持普通實驗研究都成問題。

秦克想了想,問道:“楊伯伯,我能否到您辦公室坐坐,看看這些報告和那碳奈米管材料?”

“你的意思是?”

“您剛才的判斷讓我有點好奇了。”秦克眼裡光芒閃動,凝聲道:“我也想認真看看所謂的國內頂尖晶片材料水平到底是怎樣的。如果這些報告與研究成果都是真的,我覺得可以重點扶持,就當是支援國內的晶片研究,許師兄那邊的‘晶片材料’團隊的科研經費,我的青檸科技可以提供一半。但如果這些報告和研究成果有問題,就沒必要浪費寶貴的科研經費了,您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