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無成本提升27%的發電效率!!!

這是什麼概念?

秦克在論文的前言部分就提過了一些具體的資料,比如目前普通火力發電站依然是以燒煤發電為主,按業界標準,1噸煤可以供電3000千瓦時,而使用磁流體發電裝置,1噸煤可供電4500千瓦時左右。

若是再使用秦克的這個論文結論,那就變成5715千瓦時了!

接近普通火電發電站原本效率的兩倍!

這無疑會使得磁流體發電裝置的吸引力與市場競爭力大增!

無論是對於傳統電企加速轉型綠電,還是擴大國家的能源戰略儲備,這都將有極大的益處!

正當眾人還在消化著這個驚人的結論時,秦克用手勢關掉PPT,微笑道:

“最後提一句,這篇論文裡以理論為主,裡面提及到的發電通道內部雕刻曲線軌跡,是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代入到流體力學模型中推演出來的,而相關的技術與模型,我已提交了專利申請並已透過預受理了,根據反饋回來的訊息,估計在三個月內就能走完專利流程。如果各位知道哪個企業在研究這個磁流體發電裝置的,可以讓他們聯絡青檸科技,申請專利授權。謝謝大家,我的報告到此結束。”

全場再次騷動起來,人人都心頭劇震。

若是這個論文的結論及相關專利的訊息傳出去,估計所有正在研發或者生產磁流體發電裝置的企業都會瘋了般搶著來向秦克購買專利授權。

幾乎無成本提高27%的發電效率啊!相當於降低了多少成本,增加了多少利潤?

而磁流體發電的發展前景廣闊,將來起碼是上萬億的大市場!

只要一想到這個專利技術在未來幾十年裡可能獲得的天文數字授權費,在場絕大多數人都無法保持淡定了。

在座誰不是靠著知識轉化為金錢的行業大牛?但人家一篇博士論文產生的潛在收益,就足以超過在場所有物理教授一輩子工資薪酬加起來的總和了。

在這一刻,多數人都忘記了這是在論文的答辯會上,只是神色複雜、羨慕地看著眼前這個年輕得過分的男生,就像看著活生生的造富神話。

人人心裡都閃過一個念頭——如果這篇論文是他們寫的,這些專利是他們的,他們這輩子都可以盡情揮霍不用擔心錢財的問題了!甚至子孫三代都不用奮鬥,直接贏在起跑線上了!

不過這也只能是想想,人家秦克早已提交了專利申請,而且就算秦克公佈了完整的模型,在場怕除了寧青筠外,再沒第二個人能知道怎麼使用、怎麼推演出論文裡所說的“雕刻曲線軌跡”來……

祁文瑞越想越是妒忌,身體彷彿都要發生中子衍射、同步輻射,心裡更像有條毒蛇在噬咬著,讓他臉形都扭曲醜陋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

在一片呼吸沉重的寂靜之中,還是文選平院士最先回過神來,老院士輕咳了聲道:“咳咳!好了,秦克已完成了論文報告環節,現在進入到提問回答環節,請大家開始提問。由評委先開始提問,當評委問完後,如果其他旁聽者還有問題,可以繼續提出來。”

眾人這才從金光閃閃的震撼與幻想中清醒過來,對哦,忘記還沒確定這論文是不是完全正確,差點就被秦克那段已申請專利的話給忽悠了。

不過,真到了要提問的環節,包括正妒火中燒、迫切想要推翻秦克論文結論的祁文瑞在內,忽然發現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那就是——該問什麼?

說句實話,這篇論文他們有一半以上的內容是聽不明白的。

在場雖然大多都是物理學界的大牛,但物理學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分類方向、子科目,能精通一個大方向幾個子科目就很不了起了。

像姜為先這樣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夏國當代最傑出的十大物理學家之一,可謂是物理學界的頂級大佬了,也不過只精通流體力學、物理材料兩個大方向,再加上一些比如動力學、氣象學等的細分子方向。

其餘的院士、教授也類似,頂多只精通的兩到三個方向,其餘子科目,頂多只能說是“涉獵”,難言“精通”了。

而論起流體力學,姜為先又是公認的國內第一。秦克師承姜為先,這篇論文不但以流體力學為主,還涉及很多高深的數學知識,連磁流體發電也是一個相對高冷的方向。

別看磁流體發電的原理很簡單,也就涉及霍耳效應、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等較基礎的電磁學常識,但真往細裡說,在場敢自認精通的不超過巴掌之數。

哪怕是向來自傲,一直研究新型磁電量子材料的祁文瑞,也只能說比較瞭解磁流體發電而已,想問出什麼比這論文更有深度、甚至挑刺的問題,那已難於登天,更別說推翻論文的結論了。

於是文選平院士說完後,階梯教室裡又陷入了略帶尷尬的沉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