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以最強勢的姿態,正式向物理學界宣佈兩人的登場!(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克環視著臺下黑壓壓的一大片人,忽然意識到,教育界最有名的物理教授,幾乎都雲集於此了,科研界也有文選平院士及帶來的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可以說物理學界裡有半數大佬雲集在眼前。
這樣的機會可是極為難得!
他心思急轉,轉眼間便作出了一個決定,當下朗聲道:
“大家好,我是清木大學物理系的博士生秦克,很榮幸能在這裡,向各位老師、前輩報告一下我的博士論文成果《建立以NS方程為核心的流體力學模型,提升磁流體發電效率的研究》。不過在我正式開始作報告前,能不能提個小小的請求?”
秦克的話讓臺下眾人都微微愣神,哪有在答辯現場還提請求的?
不過這也勾起了眾人的好奇心,評委席上的文選平院士微笑道:“秦克啊,你想提什麼請求?先說一下,讓我放水降低標準是不可能的,對你這樣的提前申請博士畢業的學生,我只會更嚴格,盡我所能地來挑你報告與論文裡面的不足之處,你可得做好心理準備。”
聽到文院士這半開玩笑半打趣的話,眾人都不禁莞爾起來。
秦克笑眯眯道:“文院士您向來剛正不阿、認真負責、恪守原則,這些高風亮節正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怎麼敢提這樣混賬的請求?”他說著還捏了捏自己的臉:“再說了,我的臉皮這麼嫩,就算真這麼想,也不好意思提出來啊。”
臺下又響起了一陣善意的笑聲。
觀眾席裡坐著的幾乎全都是資深教授或者校領導,旁聽過或當過評委的博士生答辯會也有不少了,別的博士生站到臺上哪個不是緊張萬分,生怕一點點的表現不佳影響到評價,導致畢不了業拿不到學位證?
也就秦克這個混不吝,在滿場都是學術界大佬的場合還敢這樣開玩笑。
不過有一說一,在場大多數都是嚴肅認真的學者或者校領導,看到秦克這樣輕鬆自在的神色,原本一直慣性繃緊著的臉部線條都柔和了下來,不知不覺便露出了笑容。
當然,多數人覺得秦克這是幽默風趣,但也不乏覺得秦克這是在譁眾取寵的人,比如原本就看秦克不順眼的祁文瑞,他輕哼了聲,心裡對秦克的印象更差了。
這樣的嘻嘻哈哈沒個正形成什麼樣子?作為科研工作者,尤其是要當教授的人了,首先就要是嚴肅莊重,不然怎麼給人權威感,怎麼讓人敬畏然後捧著?
尤其是祁文瑞見到平時對外人要求比較嚴格的文副院長,這時非但沒有批評秦克,還臉帶微笑,不由更加妒忌了。
文選平院士笑道:“行了,秦克,你有話就快說,你的答辯時間是一個小時,不管你現在再怎麼拖延,我也得問夠你問題才放過你。”
秦克笑了笑:“正是因為答辯時間有一個小時,時間還是比較充足的。我想著今天難得來了這麼多的前輩,很多還是資深教授、一線科研工作者,而我這篇論文以理論為主,但也涉及到磁流體發電這樣的實際應用,正好可以請他們也一併指點指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
說到這裡,秦克臉上神色一整,認真道:“所以,在待會的提問環節,除了您和七位評委外,能不能也讓在場的所有人自由提問?不管是誰提出來的問題,只要與論文有關,我都會回答。如果我答不出來,或者答得不能讓絕大多數人滿意,那就當我這次的答辯不透過好了。”
此言一出,滿場都瞬間安靜下來。
人人都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眾人見慣了各種婉言求評委放鬆點要求、以便能順利透過論文答辯的,但像這樣主動要求增加難度、公然挑戰在場所有專家教授的答辯學生,還是破天荒第一遭!
要知道在場大多數都是資深的物理教授啊,真的發狠要挑你一個博士生論文裡的毛病,怎可能挑不出來?到時你疲於應付不是自討苦吃?萬一答不上,這次的答辯會更是會成為笑話!
在滿場驚訝的目光中,秦克又道:“在這裡我也擅自替寧青筠同學也一併提出請求,到了她答辯時,同樣請在場所有前輩們一併指點,但凡她被問倒了,或者從論文裡挑出什麼毛病,那也算她學藝不精,還得重新進行博士深造。不知道諸位評委可否同意我的這兩個請求?”
臺下眾人終於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開始出現些許騷動了。
秦克說這些話時神色很認真,話裡也透著客氣,但誰都能聽得出他話裡的自信與傲氣。
不少人略一思索,就明白了秦克的用意。
秦克和寧青筠這是要以最強勢的姿態,正式向物理學界宣佈兩人的登場!
你們不是很好奇我倆有什麼實力嗎?不是想透過觀看這次答辯來掂量掂量我倆的水平嗎?那我就給你們機會,讓你們親自來挑戰我倆,讓你們口服心服!
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傲氣!
姜為先老院士眉頭鎖起。他比別人更瞭解秦克,自然猜到秦克這樣做除了想一鳴驚人外,還有另一重目的,那就是為了能能更順利地接手流體力學實驗室,好讓他和郭維陽院士能早點真正退出科研一線,好好休養。
“清木大學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研究實驗室”是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哪怕秦克與寧青筠威名播於天下,學校多半也會同意,但他倆想順利接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無法避免的就是內部與外界的質疑聲音。
畢竟兩人在物理上的名氣與成就,實在遜色於數學太多太多。而物理可不像數學有那麼多的猜想、那麼多的難題可以破解,哪怕有,也不是靠著腦子和筆就能解決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進行驗證,才能發表出去。
如果靠著一篇篇論文積累名望,那起碼要十年八年,他們才有可能達到足夠高的聲望,順理成章地接手流體力學實驗室——這也是姜為先與郭維陽原本的時間計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