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國家科技大獎頒獎大會!(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雖然不知道姜為先老師以及王衡老師在為了他倆的事而奔波,卻心裡有數。
“q先生”參與國產eda研發的事,別人不清楚,但管科技線條的楊伯伯一清二楚,這可是應用領域的成果,上週楊伯伯還打過電話給他和寧青筠,提了一下這個自然科學獎的事,說“不用擔心,是你們的誰也搶不走”。
郭維陽對兩人的反應很滿意:“好了,‘湍流小組’的任務提前完成,到春節前都是自由研究時間,你們可以專注於ns方程,也可以自行去參加‘空氣湍流與氣候預測’課題組其餘小組的實驗,增長見識。”
他說著想起一事,又道:“老薑讓我和你們說,這個學期你們不必參加任何期末筆試了,交一篇能發表到國內物理核心期刊的論文,就能拿到這個學期的考試滿分。你們好好加油。”
發表到國核心心期刊的論文,當成考試?
秦克不由在心裡吐槽,普通博士生在國核心心期刊發表一篇論文就能畢業,而他和寧青筠居然只能算是一次期末試的成績……姜老院士對他倆的要求真是高得嚇人。
不過難得有這個機會,秦克想到自己的特殊任務“是時候該在物理界發出你的國際聲音了”,便趁機問道:“郭院士,我們能使用實驗室裡的資料來寫論文嗎?”
“可以,不過要注意,我們課題組不少任務與專案是標註有保密性質的,這些資料不能拿來寫對外發表的論文。我建議你們自己利用實驗室的儀器來重新設計、進行符合你們論文的實驗,這樣實驗資料就不用擔心涉及到敏感資料產生麻煩。正好湍流小組閒下來,我可以讓他們協助你們做實驗。至於費用你們更不用操心,你倆讓‘湍流小組’提前了半年完成任務,省了大筆的經費,一千萬以內的實驗你們隨便做。”
一千萬……
秦克與寧青筠對視了一眼,再次感嘆跟對了老闆就是爽。要知道當初何良傅教授差點因為專案經費不足而被逼瘋,不得不來求助於他倆,為的就是透過他倆的計算材料學、運用數學建模來減少實驗次數、節省實驗費用……
離開了郭維陽院士的辦公室,寧青筠問道:“秦小克,我們的論文要不寫ns方程有關的?這樣最省心省力。”
“嗯,就寫ns方程有關的物理理論論文。不過我們的目標不能定在國核心心期刊上,要寫就寫篇更優秀、能發表到《物理評論快報》《應用物理快報》《物理學期刊》或《自然·物理》這四大國際頂刊上的論文。”秦克打算趁這個機會,先完成四分之一的特殊任務。
寧青筠卻是被秦克的目標嚇了一跳:“直接就挑戰國際物理頂刊?難度會不會太大了?”
秦克信心十足道:“以前我們就在國內的物理核心期刊上發表過論文了,沒太大的挑戰性。姜老師既然對我們寄以厚望,那我們就讓他驚喜一下。”
寧青筠果然被他鼓動了,捏緊小拳頭道:“好,我們一起努力!”
兩人回到自己的座位後商議了一番,又開啟arxiv查詢過相關的論文,最終定下了論文的主題——《運用ns方程對大尺度環流形態變化特性的研究》。
大尺度環流是湍流熱對流的重要特徵之一,兩人都在“湍流小組”的歷史資料裡看過相關的實驗內容,目前整個物理學界還沒有人透過ns方程來對湍流熱對流的大尺度環流進行研究。
而秦克在系統的s級知識《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究與詳解》裡也看過相關的理論,理論部分寫起來並不會很困難,難點在於如何設計實驗方案,並透過實際實驗來驗證兩人透過ns方程推匯出來的結論。
寧青筠提議道:“之前我們看過課題組的歷史資料,大prandtl數(pr下,熱對流的流動形態變化比較明顯,做實驗觀測會比較清晰,我們要不就從這個方向入手?”
秦克欣然同意,於是論文的大綱便很快擬好了。
博士後鄧兆亮好奇地問道:“你們在商量什麼?”他坐在秦克旁邊的座位上,所以雖然不是“湍流小組”的成員,卻與兩人都很熟悉。
秦克笑著說了下姜老師佈置的期末考試內容,鄧兆亮咋舌道:
“你們太慘了。姜老院士確實很嚴格,我當初跟著他念博士生時,在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了三篇論文才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證。你們是姜老院士的關門弟子,說不定要交夠十篇才能博士畢業……”
說罷他又安慰道:“不過姜老院士非常負責的,他經常幫我們指正論文的不足與錯漏,跟著他能學到很多東西,而且他多數情況下連通訊作者都不掛,我那三篇論文都是隻有我自己署名的,這樣良心的導師太難得了,所以我畢業後又申請留下來當博士後。你們好好加油。”
秦克對性格爽朗的鄧兆亮印象挺好的,便提議道:“鄧學長,到時我們做實驗,你要不要幫忙?可以在我們論文裡掛個二作。”
“實驗?沒問題,至於掛名就不用了,能增加實驗的經驗,我就很滿足了。”鄧兆亮手裡有幾篇國核心心期刊的論文一作,對於二作已不太放在心上了。
秦克嘴角勾起,並沒告訴鄧兆亮,這論文是發表到國際頂刊上的,哪怕是二作,影響力較之國核心心期刊的一作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到時再給鄧學長一個驚喜吧。
……
接下來的一週,秦克與寧青筠都投入到這篇論文的編寫之中,憑著兩人的數學水平,想研究出ns方程在大pr數湍流熱條件下的特解,也花了不少的時間精力,但結果很讓人滿意,兩人只花了四天時間,就完成了ns方程的特解和大尺度環流形態變化特性的推導,接下來就是設計實驗方案。
但隨著國家科技大獎頒獎大會的到來,兩人暫且放下了這篇論文,前往參加這場整個學術界與科研界都無比關注的大會。
這次的大會規格很高,秦克和寧青筠是由楊伯伯安排的司機直接送到夏國大會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