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微光”誕生!(第1/3頁)
章節報錯
“全新型模組化作業系統……有點意思啊,這與現在世界上的windows、linux、unix等主流的作業系統完全不一樣。”
現在吸收融合了作業系統原理等理論知識後,秦克對於作業系統的瞭解已遠勝任何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本科生了。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作業系統,無論是pc端還是移動端,歸根到底就分為三大主流陣營,windows,linux、unix, 現在手機上最主流的安卓就是基於linux,而水果的ios則是基於unix,當然,如果硬要從起源來說的話,linux甚至windows都借鑑過unix的開發思維,可以說是從unix進化而來的。
但如果再從更本源的作業系統開發思維來劃分, 則主要劃分為微核心、單核心(單核心)和外核、混合核心(多核心)等,還包括已成為歷史的簡要結構(其代表為msdos)。
當前流行的linux作業系統, 包括安卓, 都是單核心,即作業系統核心的所有模組(包括程序排程、記憶體管理、檔案系統、裝置驅動等)均執行在核心態,具備直接操作硬體的能力。
而混合核心作業系統主要有windows和ios,混合核心很像微核心結構,只不過它的的元件更多的在核心態中執行,以獲得更快的執行速度。
微核心能實現服務模組化,可移植性高,核心安全性高,但執行效率較差,目前採用微核心的作業系統主要是花瓣的hmos。
但現在系統給秦克的這個《全新型模組化作業系統設計思路》,有點兒類似於混合核心,但關鍵點完全不一樣。
它是完全模組化的一個作業系統,每一個功能都可以模組化,然後組合起來,就像砌積木一樣。
自由與相容, 是這全新型操作系弘的最大亮點。
自由,是因為任何廠商乃至於任何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輕鬆打造最便於自己使用的作業系統,你想像力有多豐富,它就能變成什麼樣。
保證這種自由的,是它的相容性。它就像是水能相容任何容器般,能相容任何的計算機硬體,就算是古董老爺機也可以安裝執行,只是能提供的功能會更少。
你的電腦有觸控式螢幕,那這個作業系統可以用觸控式螢幕控制,有滑鼠就用滑鼠,有鍵盤就用鍵盤,有攝像頭它還可以直接讀取唇語、手勢,有耳麥更可以直接的語音來控制。
它能相容任何格式的應用程度,無論是windows、linux,安卓、水果……各種格式的程度都能在裡面自動二次編譯使用,同時還能提高執行效率。
唯一的限制是需要連網,因為模組化,它本身的核心非常簡潔,一切豐富功能都需要下載模組來提供。
而這個作業系統最大也是最厲害的之處, 在於核心元件。
它就像萬能的粘合劑,保證所有模組的增加與減少, 並在各個模組之間分配硬體資源。
而這個核心元件,就是ai,人工智慧。
這個ai可不同於市面上的什麼siri、小愛同學,而是具備相當學習機制的真正ai核心。
難怪系統會將開發這個“全新型模組化作業系統”作為分支科技“人工智慧”的基礎,蓋因這個作業系統實際上就是“人工智慧”的住處,也是它實現一切功能的“武器庫”。
現在秦克做的,就是先建立一個模組化作業系統的架構,並以一個簡單化的ai作為管家,編寫出一個具備基礎功能的新型作業系統。
不過在《全新型模組化作業系統設計思路》,只提供了一個很簡單的ai核心程式碼,七萬多行,它只能稱之為原始版本的最低配ai。好處是每行都有註釋,顯然是為了讓秦克學會並作為練手之用。
秦克憑著他現在六倍於正常高中生的理科思維能力、邏輯能力,以及世界級的程式設計能力,花了兩個小時左右,便將這七萬行程式碼完全吃透弄懂了。
這時天邊已現出曙光,一夜沒睡的秦克卻完全沒半點睡意,他直接開啟了“虛擬科研實驗中心”的功能,將自己的意識投入其中。
來到“人工智慧科研實驗室”,秦克新買回來的國產筆記本已安安靜靜地在裡面候命了,上面了已裝好了python、java、c++的編譯環境。
秦克深吸口氣,將整個作業系統的設計思路在腦海裡反覆過了幾遍,然後開始編寫第一個模組,也就是最核心的元件——v0.1版本的ai。
常規的作業系統,程式碼起碼是千萬級別的行數,比如windows7就有超過5000萬行的程式碼,linux各版本的作業系統程式碼長短不一,但最簡單的也有2000萬行程式碼,複雜的功能多樣的能超過7000萬行程式碼。
這些都只是最終版本精簡後的程式碼,如果算上廢掉的、有問題的、被精簡掉的程式碼,總行數超過1億也只是尋常。
這根本就不是任何一個程式設計師能寫出來的,更別說程式碼寫出來後還有無數的測試與debu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