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河運的成本,肯定比陸運低得多了。

左季高的緩進,僅僅是平定了胡亂而已。

玉柱的緩進,不僅解決了綠營兵的安置問題,還解決了胡亂,更解決了水運的民生問題。

美中不足的是,玉柱的登基大典,就被拖延了下來。

從玉柱入陝開始,總共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終於挖通了三條運河,從中原入陝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送到了甘肅最西邊的敦煌縣。

到了敦煌之後,就沒有水道可以借用了,必須棄舟登岸。

為了安全起見,玉柱下令徵用了陝、甘、青三地的所有船隻,並派重兵把守住了三條運河的連結通道,這才率領三萬多新軍,浩浩蕩蕩的殺進了準噶爾人的老巢。

策妄阿拉布坦,早就聽說,玉柱到了陝甘,也提前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根據準噶爾第一名將,大策凌敦多布的建議,策妄阿拉布坦採取了放棄北疆,集兵於南疆的正確策略。

因為,在南疆決戰,清軍的後勤補給線,長達幾千裡,很容易被切斷。

所以,玉柱率軍從哈密西進,經吐魯番,一直打到迪化城下,都未受到準部的任何抵抗。

玉柱抵達了迪化之後,再次使出管用的老套路,號召喀爾喀蒙古的散騎兵們,一起來搶肉吃。

如果是別人的號召,這些蒙古的牧民們,多半不太相信。

但是,玉柱前後和他們合作了三次之多,次次都兌現了承諾,讓他們滿載而歸了。

好傢伙,一時間,整個喀爾喀蒙古的王公貴族和普通牧民們,都來湊熱鬧了。

蒙古人趕著牛羊來了,玉柱的糧食問題,就獲得了徹底的解決。

和蒙古人的合作經歷,可以上溯到十多年前,玉柱的信譽都是無可質疑的呱呱叫,頂呱呱。

結果,蒙古人來了近五萬人,玉柱索性就在迪化城下,開辦了茶馬互市。

中原帶來的茶磚、鐵器、絲綢、棉布以及銀子,交換蒙古人的駿馬、牛、羊以及馬奶酒等等。

“大汗,玉柱此行不善啊!”大策凌敦多布,嘆了口氣,有心提醒策妄阿拉布坦。

策妄阿拉布坦也知道形勢不妙了,但是,總不能跑去北疆決戰吧?

在北疆決戰,肯定正中了玉柱的下懷。

“大汗,以臣之見,方今之計,只能向羅剎人求援了。請求他們出兵,從側翼牽制玉柱。”大策凌敦多布看得很清楚,別看玉柱只帶來了三萬多人,卻大大的減輕了運輸糧食的壓力。

玉柱只有三萬人,這顯然是衝著打持久戰來的。

“唉,派去羅剎國的使者,已經去了十幾撥。可是,羅剎人連續吃過玉柱的好幾次大虧,始終推脫著,不肯派兵來增援。”策妄阿拉布坦猛灌了一口馬奶酒,惡狠狠的說,“實在不行,我將盡起部落的十幾萬兵馬,和玉柱決戰。”

“大汗,萬萬不可如此衝動啊。以臣之見,實在不行,咱們不如先避往霍罕國那邊去。”大策凌敦多布這麼一提議,反而讓策妄阿拉布坦楞住了。

等策妄阿拉布坦想清楚之後,這才意識到,退往霍罕國,其實就是佔領霍罕國的代名詞。

霍罕國,其實兵力不多,根本不堪一擊。

但是,霍罕國的背後,站著龐大的羅剎國,這就讓策妄阿拉布坦甚為猶豫了。

大策凌敦多布看出了策妄阿拉布坦的疑慮,便笑著解釋說:“大汗,只要咱們動了霍罕國,羅剎人肯定會被迫出兵的。”

見大策凌敦多布的眼睛裡閃爍著狡黠的光芒,策妄阿拉布坦恍然大悟。

照大策凌敦多布意思,只要他們吞併了霍罕國,羅剎人就必須被迫派重兵前來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