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人頭滾滾(第2/3頁)
章節報錯
沒有發達的商業貿易體系,工業品就沒辦法貨通全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加入了WTO之後,中國的廉價工業品在這個貿易體系之下,可以暢銷全世界。
“皇上,臣以為此策甚善也。既讓災民們有口吃的,又讓他們有恢復家園的基礎,還充實了陝甘的國朝基礎。只是,臣還有一個疑問,等水退了之後,災民們偷偷摸摸的回來了,如何是好?”
蔣盛的此問,確實問到了要點上。
玉柱淡淡的一笑,解釋說:“黃河的岸邊,總是這幾個縣遭災。與其年年撥大把的銀米賑災,不如索性把這個幾個縣,劃為皇家園林,把老百姓都遷移出去。”
這麼一說,軍機大臣們也就全明白了。
長江有荊州洩洪區,黃河有開封洩洪區,雖然不敢說從此就一勞永逸了,至少,年年都白花的海量銀米,真正的省下來了。
把河南幾個縣的老百姓,全都遷移去陝西和甘肅,既充實了西北,又解決了災民變成流民的要命問題,還從根子上,解決了黃河的水患的問題,可謂是一舉三得也!
歷代的治河思路,都是持續不斷的修高黃河沿岸的堤壩。
這就導致了一個極其嚴重的後果,黃河沿岸的很多州府,都在河堤之下。
一旦,堤壩破了大口子,河水就會居高臨下的一瀉千里。其結果,自然是異常慘痛的淹死無數老百姓了。
所以呢,把開封到歸德府之間的幾個超級容易受災縣,全都搬空了,變成洩洪區,反而可以解決大問題了。
實際上,除了西北之外,玉柱的夾袋內,還有廣大的東北地區,可以移民搞開發。
因為柳條邊擋住了漢人出關的通道,八十多年以來,整個東北地區的土地,變得越來越肥沃了。
西北地區,已經持續農耕了兩千多年,又不可能休耕或輪耕,地力日益貧瘠,產量也越來越少了。
但是,東北地區的廣大黑土地,從來沒有經過大規模的種植農墾,那可是種啥都可以豐收滴。
種啥呢?
嘿嘿,玉柱早有準備。
自從老皇帝死後,玉柱掌權開始,整個國家的北中南,緯度不同的六個縣裡,逐漸大規模的種植了兩樣寶物:玉米和土豆。
經過好幾年的實驗,即使不施肥,玉米的產量,也有每畝600斤左右。土豆就更誇張了,隨隨便便的刀耕火種,就是3000斤以上。
和紅薯很容易吃膩不同,土豆是經過實踐證明的主食之一,口感也好得多。
在歐洲,人們的主食,除了麵包,就是土豆。
原產於南美洲的土豆,真的是上天恩賜給人類的寶物。
經過幾年的運作,西北各地的糧倉裡,早就儲備好了大量的土豆種子。
河南遭了災,玉柱順勢把災民們,遷移去西北地區,正好可以趕上八月份的秋種。
土豆,一年兩熟,種植期是三月份和八月份,不僅畝產量高得驚人,而且還耐旱。
土豆的整個生長期,只需要澆四到五次水即可。
西北地區,正好缺水,大規模的種植土豆,並把土豆當作是主食,正當其時也。
至於飲食習慣不適應的問題,呵呵,那是沒捱餓的廢話。
真餓的兩眼冒綠光了,無法消化觀音土,也有人吃。
西北種土豆,其實就一個問題,最需要馬上解決。
所以,玉柱說:“河南的老百姓遷移去西北後,三年免稅,以後的田賦,就只收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