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撿漏,我也會!(第1/3頁)
章節報錯
天下之大,什麼人都有!
海瑞上了《治安疏》,罵嘉靖搞得整個天下,家家皆淨也!
混蛋嘉靖都沒殺他,玉柱的心胸,總不可能不如嘉靖寬廣吧?
就在滿朝文武等著看好戲的時候,朝廷下了旨,調那位知縣,進京擔任明史的編修。
還是七品官,只不過,由外官變成了窮京官罷了。
修明史,可以只修一年,也可以修三年,還可以修一輩子,就看他的造化了!
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一任三年的知縣,即使是個窮縣,至少也有好幾千兩銀子的出息。
修史的京官,就不同了呀。
每月就是那幾個乾巴巴的俸祿而已,經常需要拆了東牆補西牆,日子過得苦哈哈的。
大清朝的官場文化,博大精深。
即使是平調,也可以藉機暗中整人,讓你有苦說不出來。
玉柱是要幹大事的人。
殺人很簡單。但是,隨意殺人的王上,和滿清的皇帝,有何區別?
現代文明的靈魂,已經深入玉柱的骨髓,推動治國法治化,是他堅定不移的目標。
當第一批留學生,陸續來到大沽口的預科班之時,一位普魯士主教的到來,卻改變了預備留學生的命運。
副主教席姆勒,禮貌的拜會了愛麗絲夫人。
兩人的交談中,愛麗絲夫人隨口談到了,準備送留學生去英國、法國和荷蘭的事情。
誰料,席姆勒聽了之後,大感興趣,隨即詳細介紹了他在普魯士創辦的哈勒學園。
哈勒學園,是一所實科中學。該校講授數學、物理學、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學、解剖學、醫學初步、繪畫製圖等等,在教學法上廣泛應用了繪畫、學圖表、標本和模型等直觀教具,以及各種實驗器材。
這是一所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中學。
愛麗絲知道玉柱的心思,便把席姆勒推薦給了玉柱。
玉柱一聽,腦子裡的靈光一閃,好傢伙,這不就是德國經典的職業技術教育嘛。
於是,一項合作辦學的計劃,在玉柱的腦子裡,應運而生。
簡而言之,玉柱出錢資助席姆勒主教創辦的哈勒學園,席姆勒則負責推薦優秀的各類教師來華任教。
工資的結算,為歐洲的通用貨幣,英鎊或是蘇。
席姆勒受教廷的委派,想在大沽口,建一座大教堂。
省了無數經費的玉柱,自無不允之理。
反正吧,京城裡,已經有其七、八座教堂了,不在乎多這麼一座。
若是,席姆勒把哈勒學園的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和體系,完美的複製到了大沽口,嘿嘿,那就賺大了呀!
所以說啊,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三人行,必有可學之處。
以玉柱精明,都險些犯了經驗主義錯誤,實在是應該反省了。
一戰前,德國能夠超越英國的工業實力,靠的就是務實的教育基礎。
從席姆勒的口中,玉柱得知了一個驚人的訊息。
早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威丁堡公國和薩克森公國,就頒佈了強制教育法,在公國內普及了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