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這座千年古城,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說。

河南巡撫衙門,坐落於開封城中軸線北部的西北角。

新任的河南巡撫鄔思道,剛剛到任沒兩天,衙門前就聚集了大量的鄉紳,而且越來越多。

鄔思道聽說此事後,不由微微一笑,算日子,他們來的還算是比較慢的啊。

原本,鄔思道以為,他上任的第一天,就會被河南各地的鄉紳們,找上門來。

誰曾想,鄉紳們居然晚來了幾天。只怕是,暗中搞串連,耽誤了些許工夫吧?

鄔思道是坐海船來上任的,到任也就比較快了。

怎麼說呢,鄉紳們來找鄔思道,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年羹堯的敗軍,往南邊退卻的路上,肯定會禍害河南本地鄉紳們的安樂家園。

臨上任之前,玉柱曾經叮囑過鄔思道,大鄉紳肯定是不允許存在的。

鄔思道是紹興人,在紹興當地,家業超過萬畝良田的大鄉紳,屈指可數。

但是,河南這邊就不同了,擁有萬畝良田,僅僅是入門級別的大鄉紳而已。

因為啥呢?

浙江的大鄉紳們,並不完全依賴於土地的產出收入,幾乎個個都有賺銀子的副業。比如說,養蠶織絲梭土布等等。

河南這邊就不同了。豫商在整個大清,根本就不成氣候。

豫省的鄉紳們,要想兜裡有銀子,就只能圍繞著土地兼併做文章了。

所以,臨來河南上任之前,玉柱曾經親口告訴過鄔思道,河南省作為試點,將推行三項新政,一曰攤丁入畝,一曰徵收遺產稅,一曰火耗歸公。

實際上,除了遺產稅外,另外兩項是老四登基之後的政策,玉柱覺得很不錯,便拿來用了。

老四最得罪人的一項政策,其實是士紳一體當差納糧。

目前,玉柱的王位尚未坐穩,不能太心急了,免得阻力過大,導致遍地都是民變。

所以,暫時用遺產稅的徵收,代替了士紳一體當差納糧。

你們活著時候,可以吃香喝辣,但是,若想將萬頃良田,傳給下一代,對不起,該交重稅了!

遺產稅的稅率,也不高啦,固定為三成。

也就是說,父親的十萬畝良田,傳到兒子的手裡,就只剩下七萬畝了。

在大清,越往北邊走,長輩們為子孫們的幸福生活,考慮得也就越多。

所以呢,越往北走,契約的作用越小,官威也越大。相應的,土地兼併,也越發的厲害。

鄔思道是個明白人,年羹堯率領的陝甘綠營叛軍,遲遲未被剿滅,根子問題就是,驅虎吞狼的削弱大鄉紳們的實力。

直接動手沒收大鄉紳們的土地和糧食,這個就太過駭人聽聞了。

但是呢,利用叛軍過境的驚人破壞力,讓大鄉紳承受巨大的損失甚至是災難,這就和朝廷官軍無關了呀。

以鄔思道的淵博見識,玉柱控制了京城的局面之後,沒有殺他滅口,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並且,瘸了一腿的鄔思道,竟然可以就任河南巡撫,夫復何言?

士為知己者死!

外頭的人心裡很急,鄔思道不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