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溝,壘牆,引水,拒馬樁,囤糧食的高臺,等防禦用的設施,樣樣齊全。

唐古拉山口,終年積雪,很不容易駐守。

準噶爾人,兵力嚴重不足,只能依舊佔據著進雪域的要道,嚴密把守著那曲的喀喇烏蘇河。

光看平面圖,肯定看不懂,為何年羹堯會敗於喀喇烏蘇河的北岸。

實際上,過了唐古拉山口後,進雪域只有一條道可走,必須渡過喀喇烏蘇河,由那曲的年前唐拉山口打進去。

這個時代的年前唐拉山,即後世的念青唐古拉山。

那曲山口和喀喇烏蘇河,外加年前唐拉山,是喇薩的天然屏障。

此地一旦被攻破,喇薩將無天險可守了。

這就類似於,劍閣若是丟了,成都肯定守不住,性質是一樣的。

等兵站的建設,大致成形後,玉柱親率五萬主力兵馬,從西安出發,浩浩蕩蕩的殺向了那曲。

玉柱抵達了西寧後,當即召集重將開會。

這一次的與會者,除了老十四之外,就是延信、年羹堯、宗查布和法喇,個個都是朝廷重臣。

老皇帝也挺有意思的,在玉柱的身邊,竟然安排了四個老八的人,他也不怕這些人暗中壞事麼?

在場的都是明白人,玉柱也懶得繞彎子了,開門見山的說:“本帥要在西寧督糧,大家都商議一下,派誰為前鋒主將呢?”

好傢伙,老十四和年羹堯,原本以為,他們都沒啥機會搶功了。

誰曾想,玉柱竟然想留守西寧,這麼一來,誰當前鋒,誰就有希望獲得平定雪域的奇功啊!

“大帥,末將願為前鋒。”老十四當仁不讓的站了出來。

年羹堯很不想爭,但是,他是敗軍之將,若是不爭這個前鋒主將,就要一直揹著處分打仗了。

“稟玉帥,末將願立軍令狀,拿不下那曲,提頭來見。”年羹堯還是頗有些膽氣的,敢於豁命來拼。

玉柱故意看著老十四,那意思是說,年羹堯都梭哈了,你不會慫包了吧?

老十四被玉柱盯的不好意思了,怒道:“大帥,不如讓末將和年亮工,一起當前鋒吧?誰先拿下那曲,誰才有資格進兵喇薩。”

嗯哼,玉柱等的就是這句話,他當即下令,老十四和年羹堯,各率兩萬兵馬,一起進攻那曲。

軍中無戲言,話已經出了口,再無反悔之理。

老十四和年羹堯,只得領了軍令,然後各自行動了。

玉柱心裡明白得很,老皇帝的本意,並不想讓他繼續立下奇功。

說白了,玉柱真的帶兵拿下了雪域,那就是功高莫賞了!

凱旋之日,就是玉柱被冷凍之時。

所以呢,玉柱故意安排了雙保險,讓年羹堯和老十四一起擔任前鋒。

這麼做的缺點是,事權並未統一,很容易出亂子。

優點也很明顯,不管是年羹堯,還是老十四中了埋伏,都有人就近接應。

哪怕是糧食被偷襲了,兩軍合在一處,一天只吃一頓飯,也可以熬到援軍來救。

曾國藩對付長毛的戰術,就六個字:打呆仗,結硬寨。

玉柱對付準噶爾人,就七個字:堆國力,可攻可守。

商議妥當之後,老十四和年羹堯,就開始各自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