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欺吾太年輕?(第2/3頁)
章節報錯
玉柱這個府尹,可以根據他自己的需要,抓一些典型的大案要案,有選擇性的公開升堂問案。
這個制度安排,令玉柱感到很滿意,減輕了多少的麻煩事兒啊?
不過,玉柱也有個大麻煩。
按照朝廷的規矩,順天府有權受理全國範圍內的刑事糾紛案子。
也就是說,外地人來京城告狀的刑事案子,順天府不能拒收,必須要接案。
麻煩的是,朝廷為了體現對京控命案的重視,通判或推官並沒有審判權,都必須由玉大老爺親自主審。
京控,就是到京城告御狀的俗稱。
實際上,草民們根本不可能靠近皇宮的午門。在距離很遠的地方,他們就會被八旗步軍的兵丁們給驅散了。
若是,告御狀的人,真的跪到了皇宮門前,就是玉柱這個步軍統領兼順天府尹的嚴重失職。
到那個時候,彈劾玉柱的奏章,以及各路清流言官們噴他的口水,大機率會把他徹底的淹沒掉。
真正受理告御狀案子的衙門,也就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這三法司,外加順天府而已。
正因為有大量京控案子的存在,玉柱嫌麻煩,才不肯接任順天府尹。
《大清會典》中,有十分詳細的規定。
“凡民控告者則聽其獄,大事以聞,小事決之。所屬五州十九縣控案即與提審。重案奏請定奪,輕者或諮部辦理,或自行審結。”
所謂的重案奏請定奪,實際上,在執行過程中,因為玉柱前邊的府尹們害怕承擔責任,故意小事化大的每案必奏,從而惹惱了老皇帝,而變得形同虛設了。
老皇帝倦怠政務,不想多管事,板子最終還是打到了順天府的頭上,且受著吧。
反正吧,錯誤都是順天府的,功勞都是老皇帝的,這個才是真理!
周林漢進來後,畢恭畢敬的長揖到地,十分客氣的說:“卑職周林漢,字青松,參見大畿牧。”
玉柱敏感的察覺到,周林漢故意不稱玉宮保,而稱他為大畿牧,這是有麻煩要上身了啊。
“周大哥,請坐下敘話。來人,看茶。”
通判僅為正六品,和玉柱的身份地位,相差太過懸殊了。
所以,玉柱坐在椅子上,紋絲不動,僅僅是擺了擺手,示意周林漢坐下即可。
清初時期,官員之間的等級制度還比較寬鬆,長揖到地,已經算是極為尊重了。
到了晚清時期,官場之上的奴顏婢膝之風盛行,且風氣越來越壞。
七品知縣拜見從四品的知府,都要下跪行禮。
當年的黎元洪,已經是湖北新軍第八鎮的協統了,他見了湖廣總督張南皮之後,就必須行跪見禮。
周林漢斜著身子,只坐了半邊屁股,絲毫也不敢輕視,異常年輕的玉柱。
等飲過了茶後,玉柱就問周林漢:“不知道周大哥所為何來?”
這個時代,上級對下級的稱呼,除了不能直呼其名之外,可謂是多種多樣。
玉柱稱呼周林漢的時候,常規的籠統叫法就是周大哥,尊敬一點便是周別駕,親熱一點就是青松兄,等等不一而足。
“回大畿牧,是這麼回事,大興縣的大糧紳劉某,惡意拖欠朝廷的賦稅,被拿進了府獄之中。誰料,劉某的身子骨異常之虛弱,僅僅關了兩日,便暴斃身亡。”周林漢的言語之中,充滿了對劉糧紳的不屑之情。
玉柱可不是初入官場的楞頭青,他一聽就知道,劉大糧紳的死因,其實極為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