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且不說了,單單是其中巨大的聲譽誘惑,老皇帝就必定會掉進了坑裡,絕對爬不出來的。

按照玉柱的建議,每個災民每月給銀二兩,米五十升。

玉柱說得很清楚,只有讓收留者不僅不虧本,反而有點小利,整個救災的策略,才可能真正的有效果。

人都有同情心。

但是,強迫老百姓花幾個月的收入,養活不相干的外人,除了嘴炮道德表外,相信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都不可能真心答應的。

畢竟,草民之家,是真的沒有多少餘糧呀。

“嗯,你總是掛在嘴邊的,無利誰起早?嗯,就是這麼個理兒。”老皇帝想通了之後,不由龍心大悅。

老皇帝的心裡舒坦了,出手也格外大方,他一口氣撥出了兩百萬兩銀子,和一百萬石存糧,給玉柱用於救災。

玉柱領了旨意後,馬上出宮,調集兵馬,一則維護外城的治安,震懾宵小,一則可以讓救災工作更加的順利。

按照玉柱的安排,以家庭為單位,由各坊的坊長負責,負責安排進住處比較寬敞,也相對富裕一些的人家。

這些人家,管飯管住,所有的支出,由朝廷按照登記的名單,發放賑災的補貼。

當著幾百名坊長的面,玉柱著重強調了一點。

“你們都聽好了,本官把醜話說在前頭。主家吃啥,災民們就跟著吃啥。絕對不能主家吃白米,他們吃糟糠,那反而會嚴重損害了聖上的仁慈之名,都明白吧?”

“嗻。”玉柱的威脅,沒有坊長敢當作是耳旁風,大家都記下了。

人多就是力量大!

災民們先被集中到八旗步軍衙門的各個軍營裡,再跟著各個坊長,去臨時的住所。

在玉柱的親自主持下,幾乎在一天的時間內,災民們都獲得了妥善的安置。

災民們的吃住問題都解決了,也就解決了老皇帝最擔心的漢人起事問題。

第一步達成後,按照旨意裡的要求,順天府尹湯炳便發出了徭役徵發令。

徭役徵發令,就一條,凡是參與了救災的民夫,只要做滿一個月,都可以抵兩年的六個月徭役。而且,出徭役的時候,官府管飯管住,只是沒有工錢罷了。

在這個節骨眼上,大規模的徵發徭役參與救災,就是集中社會的力量,有針對性扶貧的妙招。

往日裡,出徭役的時候,花的可都是民夫們自己的錢糧,官府並沒有出半文錢。

結果,只打算徵一萬民夫,卻來了三萬壯丁。

開什麼玩笑,吃朝廷的飯,只做一個月,就可以抵兩年六個月的徭役,這可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大餡餅啊。

以往,所有的壯丁,都有義務替官府出徭役。

這種徭役,每年三個月,具體時間由官府指定。而且,自帶糧食、銀子和鋪蓋卷,等於是花自己的錢糧,義務替官府幹活。

玉柱拿捏著無利不起早的人性,迅速調集了三萬民夫,幫著受了雪災的草民們,趕建新宅。

工地上乾的熱火朝天,有人居然公開彈劾了玉柱。

老皇帝抖了抖手裡的彈劾摺子,信手扔到了地上,淡淡的說:“會當差的,不如會動嘴的,理他做甚?”

玉柱笑了笑,沒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