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奉上諭,著玉柱署理禮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會典館副總裁及明史館總裁,欽此!”

“臣兒玉柱領旨謝恩。”

玉柱接了旨意後,便搖身一變,成為大清歷史上最年輕的代理禮部尚書和翰林院掌院學士。

大清之翰林院掌院學士,滿漢各一人。其中,漢臣掌院,必須是正經的殿試進士出身。

玉柱是合榜之後的第一個滿洲狀元郎,年紀雖然很輕,任職資歷卻是足夠的。

按照不成文的慣例,欲任一部尚書,必須在各部侍郎的任上,輪轉三次。

玉柱初任戶部左侍郎,遷兵部左侍郎,再任吏部左侍郎,已歷三部之侍郎矣。

必須承認,玉柱晉升尚書的資歷,已經足夠了。

至於太年輕的問題嘛,嘿嘿,老皇帝想重用玉柱,說他行他就行,即使不行也要行。

畢竟,江山都是老皇帝的,他愛怎麼著,就怎麼著,這才是獨攬皇權的巨大魔力。

御門聽政之時,吏部尚書富寧安當面反對老皇帝的決定。

老皇帝淡淡的說:“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朕八歲登基,照樣將大清治理的國泰民安,豈有狀元郎不能任掌院之理?”

這就是耍流氓了!

老皇帝故意抬出了他自己,富寧安若要再辯,就必然會掉入不敬老皇帝的語言陷阱裡去。

嚇退了富寧安後,再無人敢多嘴多舌,此事遂成定局。

和其餘五部相比,禮部屬於是典型的清水衙門。

但是,禮部的四個清吏司,各有長期的油水可撈。

每次的油水都不多,但架不住細水長流,且名正言順。

玉柱乘轎到禮部上任的時候,現任禮部漢尚書陳詵領著禮部衙門裡的大小官員們,一起等候在了大門前的臺階下。

六部之中,滿人尚書,哪怕是代理的,也是正經的一把手,漢尚書一律都是二把手。

玉柱這個署理禮部尚書,乃是整個禮部衙門的最高長官,完全勿庸置疑。

“大宗伯,一路辛苦了。”見玉柱下了官轎,陳詵率先迎上來,深揖為禮。

陳詵的資歷甚老,又是博學的鴻儒,他也快致仕了,別無所求,對玉柱自然是平禮相待了。

玉柱趕緊深揖還禮,很禮貌的和陳詵互道了問候。

陳詵畢竟是有分量的平級同僚,他和玉柱平等相交,完全說得過去。

“拜見大宗伯。”禮部的四位侍郎,一起長揖到地,恭迎玉柱的到來。

玉柱趕緊的長揖還禮,並無年輕上司慣有的傲慢。

“請柱爺大安。”這是滿官。

“拜見大宗伯。”這是漢官。

滿漢之間的行禮方式,可謂是涇渭分明矣。

在眾人的簇擁下,玉柱進了他的公事廳。

在六部之中,禮部尚書是專門管“禮”的尚書,遂格外注重面子問題。

照例禮部滿尚書的公事廳,為四間一組的大套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