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百萬漕工(第1/3頁)
章節報錯
,!
江山是康熙的。
戶部缺錢花了,肯定是要借的,這也是老四敢打秋風的底氣所在。
但是,戶部總來借錢,從沒還過錢。長此以往,確實就敗壞了財政紀律。
在老四搞出攤丁入畝之前,小農社會的財政收入,基本上就那麼多了,絕無可能暴漲。
但是,這種財稅體制,有個胎裡病:應付不了突發的天災或是戰爭經費。
從鴉片戰爭開始,大清一路割地賠款,而且越賠越多。
但是,清廷的財政收入居然沒有崩潰掉,老四的攤丁入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個財政收入的支撐,必須承認,就是英國老赫德掌握的總稅務司了。
如今的大沽口碼頭,玉柱做的買賣,屬於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超級壟斷生意。
洋人的商船來了,照章徵稅。
玉柱自己組建的大清皇家商船隊,也下南洋做買賣,賣的還是市面上花錢都買不到的御用瓷器和各種御用織品。
妥妥的暴利。
就算是珍妮紡紗機提前出來了,玉柱所做的御用紡織品和瓷器貿易,依舊不愁銷路。
整個南洋和三鍋那邊,土王及貴族眾多,這些人都具有高消費的能力。
八年來,玉柱刻意給老皇帝留下的印象,就是善於理財,善於治軍,但是不善於團結滿洲權貴。
勿使群臣合而謀朕,這是帝王心術的立足點。
玉柱不可能和滿洲軍功舊勳貴同流合汙,這個異常關鍵,康熙自然就放心的讓玉柱掌握京城的兵權了。
實際上,隆科多太過囂張跋扈了,他和滿洲軍功舊勳貴的關係,也很不好。
歷史上,正因為如此,康熙才讓隆科多掌握京城裡最大的兵權,長達十一年之久。
御門聽政結束後,老四興奮的回了戶部。
老四前前後後找老皇帝借了三百多萬兩銀子,按照百分之五的年利計算,只要上交十六萬兩的利息,就可以繼續借一百萬兩了。
老皇帝的私房錢,除了拿來修宮殿之外,剩下的就是籌備戰爭經費了。
偌大個帝國,戶部一年存銀僅為三百萬兩銀子而已,對於消耗巨大的戰爭而言,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好在,老皇帝有玉柱這個財神爺,可以幫著撈大錢。
玉柱想回家的時候,老皇帝忽然問他:“若是允許民間商船,也可使用大沽口碼頭做買賣,收稅幾何?”
嗯,西邊的準噶爾蠢蠢欲動,北邊的羅剎國又開始東侵了。
玉柱一聽就懂,老皇帝這是想多積攢點家底,籌備很可能爆發的西北大戰。
“回汗阿瑪,一年多增五百萬兩銀子的收入,肯定是沒問題的。”玉柱早就等著老皇帝這麼問了。
客觀的說,在重農抑商思想的束縛下,大清就算是執行海禁,也遠不如大明那麼的嚴格。
即使是乾隆,也沒有禁絕海外貿易,他只是撤消了三大海關,保留了粵海關而已。
大明的禁海,最兇殘的時候,那可是片板不許下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