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率領著自己的部下,沿著懷柔和順義一線,快速的往回趕。

正常情況下,大清的綠營官軍,每天只能行軍三十里。

八旗馬軍,則是每天行軍五十里。

玉柱搶了火器營的幾百匹騾馬後,就採取了一半人騎騾馬趕路,一半人步行的方式,急行軍趕往暢春園。

到了中途休息的時候,步行和騎騾馬的官兵,彼此再互換,依此類推。

這麼做的好處是,大家都很辛苦,但不會特別疲勞。

這個時代的行軍,不管是日行三十里也好,還是五十里也罷,都是在儲存作戰體力基礎上的合理行軍距離。

玉柱是去救駕的,也不在乎騾馬將來是否掉膘,是否會累死的問題。

所以,第一天,玉柱就快速的趕到了順義城外。

大軍宿營的時候,伙伕們架起大鍋,加班加點的炒米。

順義城內的駐軍,沒有接到上頭的軍令,不敢放玉柱進城。

因為是夏天的緣故,氣溫很高,即使是野外宿營,也並無大礙。

玉柱心裡有數,他屬於是擅自回軍救駕的範疇,本沒打算進城去享福。

將糧食車圍一圈,在向四面派出警戒哨後,大家就都抱著槍,按照空心槍陣的模式,合衣而臥。

萬一,有了敵襲,戰士們直接起身,抓槍就可以參加作戰了。

返回的路上,玉柱每隔一個時辰,就要派出一名信使,騎馬去給暢春園送信,及時向康熙稟報他所在的方位。

這個動作,至關重要。

究竟是護駕,還是謀反,就看這個動作了!

半夜時分,派出去控制官道的警戒哨,攔截了一名從暢春園派出來的六百里加急信使。

玉柱聞言後,不由精神一振,總算是有暢春園那邊的訊息了。

非常時期,玉柱直接就問那信使:“暢春園那邊,情況怎樣?”

那信使礙於森嚴的軍規,不敢洩露真實的訊息。

玉柱也沒工夫去和信使耗時間,直接命人搶了信使背上的黃色諭旨筒匣。

拆開筒匣後,玉柱看了裡邊的諭旨,不由長鬆了口氣。

巧的很,玉柱私拆的諭旨,正是發給他本人的。

嗯哼,運氣很不錯嘛!

不然的話,將來和康熙解釋的時候,玉柱又要多費一些心思和口舌了。

玉柱手拿著諭旨,冷冷的對信使說:“管住你的嘴,才有可能活命,懂麼?”

信使原本已經絕望了。因為,只要六百里加急的諭旨,中途被私拆了,他肯定要掉腦袋。

現在,信使的運氣很不錯,居然保住了腦袋。

信使趕緊小雞啄米似的,頻頻點頭說:“大人,您就放心吧。只要訊息洩露了出去,小人的腦袋,肯定先搬家了。”

玉柱點點頭,命人帶了信使下去休息。

說句心裡話,玉柱原本是想拆了筒匣之後,當即殺人滅口的。

以玉柱的冷靜和理智,怎麼可能留下私拆諭旨的大把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