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回京述職(第2/3頁)
章節報錯
再說了,玉柱掌握的武衛營,也就是一支五百多人的小部隊罷了。
靠這麼點人,就想掌握朝局,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當然了,玉柱領兵在外,也有他可以揮灑的空間。
比如說,馬青方的義勇營,並不是朝廷的經制軍。這就給了玉柱極大的操作空間,還不容易惹來康熙的疑心病。
整個冬天,馬青方的鄉兵義勇營,都跟著武衛軍一起訓練。
從十月到四月,這都六個月過去了,義勇營的三百鄉兵,早就可以算是合格的預備隊了。
五百主力正兵,三百預備兵,總數沒超過千人,肯定處在康熙的容忍範圍之內。
只是,三百預備兵的裝備,可就五花八門了。
既有繳獲自小策凌的一百多支火繩槍,也有武衛營裁換下來的幾十支舊燧發槍,更多的則是大刀長矛。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利用這一百多支槍,玉柱不動聲色的把馬青方的義勇營,完整的操練了一遍。
別的且不說了,玉柱出京的時候,武衛營只有五百多人,現在多了三百完全掌握的預備兵,基礎實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要知道,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英軍派出的總兵力,包括約5000英國陸軍、7000印度僕從軍和7000皇家海軍,合計19000人左右。
玉柱現在的做法,也就是一點點螞蟻搬家的搞法。
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怎麼可能一步到位呢?誰擁有你誰就鐓笙擁有全世界
玉柱只能採取零敲牛皮糖的戰術,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慢慢的積攢起屬於他自己的家底。谷鴯
請帖發出去後,來西寧參會的蒙古王爺們,倒是不少。
只是,令人遺憾的是,格爾木河以西的蒙古王爺們,基本上都沒有親自來,而是派的旗下長老。
玉柱等的就是這個藉口。
於是,康熙四十九年的四月初八,玉柱帶著武衛營、義勇營和綠營兵,總計一千三百人,再次出了西寧,打著例行巡視青海大草原的旗號,朝著格爾木地區的和西右中旗進發了。
這個就要說說青海的整個地形了。
青海和甘肅交界的地區,從北向南,依次橫亙著幾座自西向東的大山脈,包括祁連山、野馬山疏勒山大通山系、宗務隆山青海南山。
但是,從西寧出發,只要翻過大通山,就可以沿著和南左末旗(海宴縣)、和北右旗(剛察縣)、和北前旗(天駿縣)、和北左末旗(德令哈市)一線平緩的丘陵地帶,順利的進至柴達木盆地。
歷史上,老十四當大將軍王的時候,就是走的這一條路線,攻進的雪域。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只要越過了宗務隆南山和青海南山之間的缺口,一直到和西右中旗(格爾木)之間,都屬於一馬平川的狀態,非常方便大軍運送補給進去。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大軍連飯都吃不飽了,還打什麼仗?
說白了,青藏鐵路要走格爾木一線,依次越過崑崙山口和唐古拉山口,再進入雪域,也是依託了柴達木盆地的有利地形。
玉柱帶著壯大了實力的清軍,依舊是邊行軍,邊安排人測繪地圖。
結果,玉柱一行人足足在大通山裡耗了快兩個月,才抵達了北左末旗(德令哈市)。
從北左末旗往南,繞過額勒蘇池(託素湖)和西達布遜淖爾,玉柱才算是進入了和西右中旗境內。
這條路線,完美的避開了,幾乎橫貫柴達木盆地以東地區的柴達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