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回京述職(第1/3頁)
章節報錯
和京城一樣,西寧衛的冬天,冷得要死。
主要是,黃土高原上的冷風,一個勁的吹,寒徹透骨。
天氣冷,也不全是壞事。
反正沒地方去, 玉柱請來的西洋技術工匠們,正好待在屋子裡,研究仿製邃發槍和野戰火炮。
在這個時代,近代陸軍的主要武器,除了前裝滑膛槍之外,就要算是前裝滑膛炮了。
據荷蘭的炮匠介紹, 英軍的火炮,包括艦炮在內,材質主要是灰口鑄鐵。
灰口鑄鐵的硬度低, 脆性小,熔點低,鐵水的流動性好,具有良好的鑄造效能,加工十分容易。
只是,這種鑄鐵雖好, 在西寧的技術人員, 卻無人懂得怎麼冶煉。
由於, 康熙對火炮的控制極嚴, 玉柱的實力還很弱小。他暫時不想刺激康熙,索性就讓西洋技術人員們, 著重研究槍管的材料。
玉柱原本就是搞冶金的, 他自然很清楚,西方包括日本的材料,之所以領先, 那是真的沉下心思搞實驗, 長期積累下來的成果。
基礎性的實驗,非常非常燒錢。但是不搞肯定不行, 不搞只會永遠落後。
沒辦法,受冶金技術的落後限制,很多基礎性的東西,都需要從歐洲挖人來搞。
萬事開頭難,只要持之以恆,積累個十幾年,玉柱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科技樹遲早會開花結果。
開春之後,玉柱派人給青海蒙古諸部的旗主們,下了請帖,約他們相會於西寧。
玉柱這個西寧土皇帝下的請帖,敢來的,勉強算是朋友。不敢來的,肯定是敵人。
有時候,站隊的選擇並不複雜,一試便知。
玉柱請草原上的王爺們來西寧,作客站隊是假, 主要是想個合適的藉口。
因為, 他想趁夏季的時候,摸清楚從青海格爾木到雪域高原,沿途的地形地貌,並繪製出準確的軍用輿圖。
既然來了西寧,玉柱肯定要在康熙的心目中,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最瞭解的雪域之人,玉柱也。
到時候,兩次雪域大戰,玉柱總要摻合進去,跟著分一大杯羹吧?
以康熙的精明,平時的狀態下,玉柱很難抓到更大的兵權。
另外,別看玉柱名義上算是西寧王。實際上,八旗火器營,他只有軍事指揮權。
綠營兵,也隸屬於甘肅提督,玉柱同樣只有臨時指揮權,而無提拔任用的人事權。
至於,西寧的駐防八旗,已經腐朽不堪,玉柱壓根就無法指望他們。
不得不說,這裡就看出了康熙的高明之處。
玉柱掌握著西寧駐軍的最高軍事指揮權,卻無人事任免權,大家彼此牽制著,不可能讓玉柱為所欲為。
說白了,玉柱也看透了康熙的心思,他在西寧就沒打算培植太多的心腹。
在時機並不成熟的時候,擅自妄動,只可能惹來康熙的疑心,而沒有任何戰略性的意義。
比如說,玉柱就算是抓到了幾百綠營兵的控制權,又能怎樣呢?
整個大清,各地的綠營兵,總兵力足有六十幾萬。
這幾百綠營兵,壓根就不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