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半生落魄,辛苦寂寥。

世間萬般生靈,誰不苦?

冬筍破土,化繭為蝶,松生山崖,雁飛南北。

此生雖短,卻能慷慨激昂。

既生為人,手中執筆,為何不能書春秋萬載,冬夏涼薄?

“留取丹心照汗青,呵呵,修心,修心,原來當真是要修一顆碧血丹心!”

仙舟之上,有人放聲高呼。

大河上下,無數儒道修行者或低吟,或長笑,身上的靈氣與浩然氣凝成長龍,盤旋流轉。

那些畫舫上的儒生都是從迷障中緩緩回過神,再回味之前的迷惑,心中無盡感觸。

再看看面前臉上掛著淚痕的綵衣青衣女子,頓時覺得憐惜。

她們也是可憐人。

“夢落……”面色帶著些蒼白的吳天真將跌坐的青衣女子扶起,還想說話,女子已經紅著臉跑開了。

剛才被迷障侵擾,心中悲切,兩人抱在一起也不知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看著跑開的夢落,吳天真悵然若失,低頭看向自己腰間的香囊。

畫舫上,更多的是情緒激昂的儒生學子,恨不得手中有劍,斬開昏暗天地。

既然要丹心照汗青,自然該青史烙筆痕。

那些窮經白首的老童生,此時也有了鬥志。

便是河岸邊上的學子,也是胸潮澎湃,恨不得將面前的酒喝完。

今日盛會,有此兩句詩文做引,當浮一大白!

儒道修行最重心境。

今日文會,徐青藤一首詩詞,差點破盡在場儒修的心境。

本以為只是如此,沒想到大宗師牧野一首七言律詩出口,前七句鎮壓天地儒道,差點讓本聖之境的大能都心神失守。

最後引得半聖秦蘇陽舌劍破天,文相文墨聲開口,方才有最後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玄儒道修行,從古至今,哪怕是文墨聲以儒成聖,鎮壓天玄,也沒有明確定下儒道的最終至理。

修儒道,做官身,差不多就是儒道絕大多數修行者的追求了。

然後就是修行者中能成為大儒的,對凡塵權勢看淡了,更多追求虛無的長生,或者是心中的一絲執念。

如果又不求長生,又無執念,那很大機率會陷入迷障。

為何不過幾位大儒執教,地處偏遠的白鹿山書院能席捲天下,讓書生帶劍成為潮流?

還不是因為那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話看上去也是縹緲,卻比原本庸俗的升官發財格局高出無數倍。

最關鍵是,天玄再大,官位也是有限。

那些苦讀寒窗的儒道學子,做不得官,發不了財,心中志向難平,剛還可以這四句來表決心。

我讀書不做官怎麼了?我為萬世開太平。

我讀書不發財怎麼了?我為萬世開太平。

我讀書一無所成又如何?我為萬世開太平。

心中有了寄託,眼中才能見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