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聞一多先生,您好……(求訂閱)(第2/5頁)
章節報錯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寫得太好了。”
“陳凡老師,剛才聽您這首現代詩,感覺就像聽了一首弦律無比動聽的曲子。”
主持人興奮的說道。
陳凡亦是點頭:“詩歌詩歌,詩與歌是不分的。現代詩雖然出現的時間並不長,但現代詩同樣繼承了詩歌的特點。他即是詩,也是歌。”
“確實如此。”
主持人有些興奮。
同時,他還分享著眾人此前對於現代詩的一眾感受:“陳凡老師,您知道嗎?在您之前,大家對於現代詩並不是特別感興趣。很多人都認為,現代詩只是長句子,甚至有人還說他無病呻吟。但是,這幾天您分享出來的現代詩,這不但打破了我們對於現代詩的觀念,還提升了我們對於現代詩的欣賞眼光。”
“現代詩畢竟發展時間不長,而且現代生活節奏這麼快,娛樂方式這麼多,文學作品數以億記。所以,現代詩在整個文學型別當中暫時也沒體現出特別的力量。有的時候,不少人寫得一些很一般的現代詩,稱之為無病呻吟也正常。當然,雖說無病呻吟的現代詩不少。但古人很多時候寫詩,也有不少是無病呻吟的。”
“陳凡老師,好像我們學習到的一些古詩都還不錯。很少無病呻吟的作品。”
主持人有一些不認同陳凡的觀點。
對此陳凡卻說道:“這也正常,因為我們能學習到的一些古詩,都是比較經典的。也因為他們比較經典,所以流傳了下來。而那些無病呻吟的作品,很多時候因為寫得差,也就沒有流傳。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部分古詩,就算不是那麼的經典,但我們也會感覺說寫得還不錯。”
這個解釋得到了大部分的人士的認可。
“我支援陳凡老師。”
“我也支援,古人與現代人沒區別,我就不信古人不會無病呻吟。”
“他們估計也會寫爛詩,只不過沒有流傳下來吧。”
對此。
陳凡也舉了一個例子說道:“古代有一位皇帝很愛詩寫。不過,他的詩詞水平也就這樣。但雖然如此,這位皇帝也動不動就作詩。據說,這位皇帝一生寫了4萬多首詩。但這4萬多首詩裡面,大部分都太過於一般。只有一首稍微好一些,時常一眾大臣便拿這一首詩不斷的給這位皇帝拍馬屁。”
“陳凡老師,您說的這個皇帝是誰?”
“乾隆。”
“乾隆是誰?”
“這個……”
一下子說漏嘴了。
陳凡說道:“呃,大概是我記混了,歷史當中可能沒有這個皇帝吧。我再舉個例子,曾經有一位叫張打油的讀書人,他也很喜歡寫詩。不過,他的水平也一般。有一次,他看到窗外下起了大雪。於是,他欣喜的推門而去。對著漫天飛雪,張打油作詩一首。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說著。
陳凡還念起了這一首詩。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詠雪》。
這詩一出。
眾人又開始摸著肚子了。
沒辦法。
這樣的詩別說是分析了,就是看上一眼,那也止不住的笑個不停。
“詠雪,哈哈哈,尼瑪,這首詩絕了。”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好,寫得太好了。”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我感覺這首詩不錯啊,寫得非常的傳神,比之一般的詩牛多了。”
“是嘛,是嘛,我也是這麼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