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毒殺關隴軍,就如走懸崖上的鋼絲,若非他機靈,使得盧郡守懷疑必定是君辭暗中埋伏的人所為,他此刻都不能好端端立在這裡。

「將軍知曉此事縣尉為難,特命我們幾人留下,助縣尉一臂之力。」遞訊息給李均的人,的的確確是君辭留在枝江城的人。

李均深知他此刻已經錯失了再倒戈的機會,暫時是和君辭繫結了,畢竟他已經都殺了關隴軍,他若敢背叛君辭,君辭只需要把這個訊息遞給周光,他也是死路一條。

他開始凝眉細想,忽然靈光一閃:「要殺盧使君不難,難在要洗脫我之嫌疑,否則無法再取信南郡城關隴軍。我心中有一計,只是能否成事,需得看諸公之能。」

「縣尉請說。」

「我可派人於南郡城做手腳,使得使君獨子病危,使君必會焦急撤離,諸位可於半道截殺,再追擊我至南郡城門前。」李

均將自己的計劃大致說出。

「縣尉此計未嘗不可行。」他們本就是輔助李均,自然是李均拿主意。

對方沒有異議,李均就與他們商量起細節,比如追殺他一定要下狠手,但又要留有餘地。

他本身武藝不俗,能逃過一劫,也說得過去,但要打消關隴軍的疑慮,他不得不對自己下狠手!

李均這邊在籌謀,由於南郡城與枝江城到底相隔有些距離,計劃最快也要兩日才能實施。

宜都。

君辭回到宜都不過四個時辰,松滋城便有關隴軍前來求援。

面對求援,君辭神色淡漠:「中護軍不過一萬餘人,便是全力增援,與關隴軍一道也不過兩萬餘人,南朝軍三萬人。松滋城不過一小城,易攻難守,你回稟周將軍,請他捨棄松滋城,帶兵撤回宜都,與我共守宜都。」

「君將軍,便要如此將松滋城拱手相讓?」來人錯愕。

「呵!」君辭冷笑出聲,「人人都能指責我棄了松滋城,唯獨你們關隴軍乃至你們周將軍無顏口吐此言!」

君辭把兩朝簽訂的文書甩開,提在對方面前。

松滋城本已經被視作賠償給了北朝,但讓松滋城再度陷入戰亂的是周光。

這份文書現在已經不具備笑意,但它是君辭手中的鐵證!

對方也知道他們被柳城拖延了一點時間,趕到的時候晚了些,有了這份文書在手,君辭就佔著理!

他只得目光幽幽:「若非賊人殘殺我關隴軍兩千餘將士,將軍如何能悲憤失智?君將軍亦為一軍主帥,理應更能理解將軍所為。將軍此刻依然清醒,誓要奪回松滋城,還望君將軍施以援手。」

「我自是能理解周將軍,因而周將軍追擊南朝大軍我未曾阻攔。至於周將軍幡然悔悟,善莫大焉。」君辭輕輕點著頭,表示對周光的理解,「可身為主將,我以為周將軍固守松滋城,實為匹夫之勇,並非良策。

此舉我不敢苟同,恕我難以派兵增援。」

「君將軍,就要眼睜睜看著將軍協同五千關隴軍以身殉城麼!」對方赤紅著眼質問。

「我何時說過要眼睜睜見周將軍殉城?」君辭慢悠悠開口,「我方才說了,我不認同周將軍守城之舉。周將軍若願壯士斷腕,留一千人誓死守城,其餘人撤退回宜都,我必派人接應。」

「君將軍既不肯相助,可否容卑職集結其餘尚未接到將軍歸來訊息的關隴軍,由宜都而過,增援將軍?」來人退而求次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