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是「贖」回。

南朝道觀仗著君王重視,對前來要他們鬆口勸說陛下歸朝的文武百官可謂獅子大開口。

最近的一次,便是應無臣親自策劃,可謂掏空了南朝半個國庫,因此引得朝中黨派開始互相推諉責任。

險些起了內訌,南朝如今大權在握,又與陛下同姓的權臣蕭邑眼見如此,立刻對宜都發動了戰爭。

結束了一場南朝內部的爭端。

信上提及,此次蕭邑親自披掛上陣,周光與之勉強能牽制,但敗在蕭邑手上是早晚之事。

最後詳細與君辭說了蕭邑這個人。

南朝蕭邑,君辭是有所耳聞,他與燕歸尋並稱南朝雙驕。

兩人年紀相仿,都是貴族出生,同樣六藝備閒、騎射弓馬、文武全才。

燕歸尋常年在外南征北戰,蕭邑在內安邦定國,兩人若是聯手,哪怕蕭延再荒唐,南朝大興,伐北而上,這天下何愁不能歸一?

只可惜,一山難容二虎。

亦或者說南朝君王蕭延未曾昏庸,仍就如中年以前勤勉,讓某些人沒有生出不該有的野心,二人或許能一文一武,安外定內。

對於燕歸尋,君辭有時刻打聽,在燕府滅門之後,燕歸尋的母親改嫁給了蕭邑的父親。

如今名義上,二者還算兄弟。

若說燕府的滅亡與蕭邑父子沒有關係,君辭很難相信。

既然蕭邑來了宜都,那麼應無臣或許也在宜都?

或許,他們有機會見上一面。

這般想著,君辭就看了看應無臣贈送的一堆東西,陷入了沉思。

她是不是應當回禮?

若不能見面倒罷,如今兩朝交戰,她又時刻被周榮盯著,自然不能尋商隊如同應無臣一般送東西過去。

就連藺知桓,君辭在這個節骨眼兒上也不再聯絡,唯恐暴露了什麼。

「將軍這些日子時常走神,不知為何苦惱?」呂荷華再一次看到君辭眼睛一眨不眨望著某個方向,忍不住開口詢問。

好像自從收到了那個箱子之後,君辭空閒之餘,就會神思飄忽。

眨了眨眼,君辭回過神,見帳內只有他們二人,便忍不住問道:「你說贈男兒何物為好?」

「贈男兒?」呂荷華沒有想到君辭竟然是為這種事情困擾,難道是九郎君生辰將至?

呂荷華也認為應無臣未死,且那箱子上的字跡,一看就不是尋常人能書寫。

「將軍是要贈親近之人?」呂荷華試探。

摸著下巴,君辭思考了一下:「也算得上親近之人。」

若是父兄,君辭定不會詢問她這個外人,若是下屬,君辭一向不是錢財就是馬匹與兵刃。

心裡有了計較,呂荷華道:「尋常女郎會贈送親手縫製之物。」

「親手縫製之物?」君辭看了看自己的手,讓她拿刀拿劍拿槍都行,拿針真是要命!

呂荷華也意識到,忙改口:「親手製作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