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9章 帶著修真記憶回到現代(29)(第2/3頁)
章節報錯
什麼叫不屑?
她從來沒有不屑,只是沒想到好伐。
不打廣告不做宣傳生意也不差,自然想不到這一茬。
但這次不一樣。
[這次和幾個地標產地的官方有長期合作計劃,當地政府想要推廣這些地標特色的產品。品質達到我們店的要求,能幫當然要幫,畢竟我們都是華夏子孫。]
徐茵沒找其他藉口,而是如實解釋了這個情況,並讓後臺置頂了她的這條評論。
沒想到被個別粉絲截圖轉發,後來又被這些產地的官方微博點贊,上了熱搜。
#夜市街17號致力助農#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
#茂山等地打造地標特色,互幫互助實現共同富裕#
原本帶著點娛樂性質的熱搜,不知不覺多了幾分家國天下的民族情懷。
剛達成合作意向,夜市街17號就憑一己之力帶火了幾個地標產地。
等貨一到,上架還沒半天就被搶售一空。
徐茵:“……”
本來還說生鮮賣不完,現場燉點滷味、蒸點海鮮、烤點香芋派之類的點心,吸引一下過往路人,畢竟香味飄出來,還是能攬不少客的。
沒想到顧客們這麼給力,這邊還在上完架呢,那邊就等著稱重付款了。
只好通知合作方補貨。
補了一車又一車。
各大超市、生鮮連鎖店見這幾樣地標特色的農產品賣得這麼好,也都去進貨,從而引得各地的農貿市場、大排檔,綜合體餐飲、夜市街全都跟風賣起了這些產品。
其他地標產地見此情景,哪裡還坐得住,紛紛向夜市街17號拋來合作的橄欖枝。
彷彿只要被它納為合作伙伴,產品就一定能暢銷。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近來人們三五成群外出覓食,聊的最多的就是這些具有產地特色的食材:
“沒想到膠東的海虹也蠻好吃的,不比進口的貽貝差,價格還這麼便宜。”
“那也要看是哪裡買的,夜市街17號的海虹確實好吃,比超市、菜場的都要新鮮,我買過三次了,沒有一次吃到過臭的。”
“那是因為夜市街17號對產品的質量把控相當嚴格,我有個同學在那裡兼職,聽她說上架前要進行嚴格篩選,但凡有一點不新鮮就要剔出來,拉去作飼料或肥料,賣給顧客的沒有一個是壞的。”
“所以人家生意好啊,天天都有人排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