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街17號”應回頭客們的強烈要求,終於要開分店了!

這次不再只做夜市生意,而是在鬧市街區選了個全天候的兩層樓大門店,早上九點半就開始營業了。

主營依然是各地滯銷的蔬菜瓜果,但為回饋新老顧客,在二樓騰出了一個角落,佈置成生鮮區,上架了一批收購途中順便從產地直採的生態牛羊肉、雞鴨等禽類及其蛋類還有少數海鮮。

這個世界和她以前穿過的現代位面大差不差,哪些地方盛產什麼,對遊覽過全國乃至全球的徐茵來說,不要太清楚。

大草原的生態牛羊肉,峨眉之巔的天山雪雞、岑溪三黃雞,水鄉的麻鴨、東北的鵝,乳山的牡蠣,舟山群島的帶魚,太湖的魚蝦蟹,大山裡的山珍和蜂蜜……

總之,滯銷農產品的收購車隊無論走到哪兒,都會留一輛空車來裝產地特色的食材,大江南北、山川湖海,甭管這食材有沒有名氣,只要是地標特色,都會採購一車回來。

冷藏車裡的氧氣泵、保鮮箱充了靈氣,運到店裡,活的依然活蹦亂跳,冷鮮的也是最新鮮的狀態。

這些地標特色的農產品,其實有政府的能量在推動,以此來宣傳地方文化,吸引更多的遊客或顧客。若能帶動地方經濟,也是政府的政績之一。

所以看到“夜市街17號”這樣一家正能量滿滿、賣什麼都能爆火的商家在各地採購地標特色的產品,一些想要大力推廣地標產業的官方部門主動聯絡上了徐茵,說是願意給與最優惠的採購價,只求長期合作。

合作互惠的好事,徐茵當然同意了!

第一批合作的地標特色是茂山春筍、膠東海虹、桐江鱸魚、永鄉螺螄、鄖城香椿。

這些產地不算是這些產品的最佳種植、養殖基地,但也是榜上有名,徐茵嘗過合作方送來的樣品,覺得品質還是不錯的,當即就在自家店的公眾號打起了廣告。

公眾號算是封燚的科技公司接到的第一個訂單,本來徐茵想找個小公司做的,被他知道後,主動接下了這個任務。

若是被同行知道,大概會跌破眼鏡,首輪投資五個億的科技公司給一家店鋪做科技的老總是瘋了嗎?

但封燚甘之如飴。

師妹的店鋪,別說做公眾號,便是讓他去臨時客串一把客服也不是不行。

高薪聘請的大廠程式設計師做個微信公眾號,簡直就是信手拈來。

很快,公眾號做好了,介面清爽、跳轉流暢、客服智慧,徐茵很滿意,當即轉發到回頭客們自發組建並把她這個老闆也拉進去的“買菜群”,再經群友在各自朋友圈的轉發,短短几分鐘就收穫了好幾千粉絲。

能加入買菜群的,絕對稱得上是“夜市街17號”的死忠粉,凡是店裡上架的產品,總是衝在最前面去搶購。

這次也一樣,一看公眾號推廣了新產品,二話沒說先殺到店裡搶購,至於好不好吃……搶到再說!搶不到評論個鳥啊!

結果被店員告知:還沒上架。

“……”

沒上架打什麼廣告啊!嫌和他們競爭的人不夠多是嗎?

一臉哀怨地在公眾號評論:

[老闆,沒上架就別廣告了吧!擔心不夠賣!]

[就是啊,沒打廣告有時候都搶不到。]

[這次怎麼想到打廣告了?老闆你以前不是從來不屑打廣告的嗎?]

徐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