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公真是好大的膽子啊!”

看到趙佶離開,蔡京這時終於轉過身,看著寧復不陰不陽的道。

“本官的膽量一向很大,蔡參政難道不知道嗎?”

寧復冷笑一聲反問道。

“哼,看你還能笑到幾時!”

蔡京聽到寧復的話,立刻想到當初自己被貶出京的事,這讓他也是臉色鐵青,說完轉身就走。

寧復看著蔡京的背影,卻是冷笑連連,他忍了這麼久,也是時候做一個了斷了。

一天之內,寧復獨自上書,痛斥楊戩與蔡京的訊息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一時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這段時間寧復沉寂的太久了,許多人甚至都快忘了這位收復燕雲的第一功臣。

本來隨著曾布被罷相,圈地一事的風頭剛剛被壓下去一點,京城中不少人都不敢再討論這件事。

卻沒想到寧復這一下,再次將圈地的事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甚至連一些膽怯的大臣,也在寧復的鼓舞下,再次將彈劾楊戩等人的奏本送到宮中。

畢竟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還是有股氣節的,中原大地也從來不缺為民請命的人,更何況這次還有寧覆在前面頂著,他們怕什麼?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彈劾楊戩的奏本如雪片般飛入宮中,同時民間也掀起巨大的風浪,而且這次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民間議論的矛頭不再指向楊戩,而是直接指向楊戩背後的趙佶。

畢竟皇城擴建是趙佶提出來的,圈地也是趙佶點頭同意的,楊戩區區一個宦官,只是執行趙佶的旨意,所以這件事的幕後主使,其實就是這位剛剛登基的皇帝陛下。

輿情洶洶,甚至連太學那邊的太學生們也組織起來,不但在太學舉行集會,而且還集體上書,請求趙佶收回圈地的旨意,歸還百姓的家宅。

民怨沸騰,正所謂壓力有多大,反彈就有多強。

之前趙佶利用皇權,生生的將圈地之事給壓了下去。

可是隨著寧復的這一記重擊,圈地所造成的輿情卻反彈的比原來還要高,甚至已經有失去家宅的百姓組織起來,到皇城門口敲登聞鼓喊冤。

趙佶再怎麼強硬,也不敢關閉登聞鼓院,畢竟這是大宋的祖訓,如果他真敢這麼做的話,恐怕連皇位都會變得不穩固。

除了民間和官場上的反對聲浪外,宮中也忽然傳出訊息,向太后竟然也得知了這件事。

本來向太后已經將政務交還給趙佶,自己回到宮中不理外務,畢竟她不像高太后那麼強勢,對政務也沒有太大的興趣。

但是圈地的事情鬧的太大,最終還是傳到向太后耳中,於是她將趙佶叫到宮中訓斥了一頓,這讓趙佶也終於無法再強硬下去了。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