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朝堂,民間,三方重壓之下,趙佶也終於頂不住壓力,下旨將楊戩降職,並且賠償被圈地百姓的損失。

這個訊息一出,整個京城都為之沸騰,所有人都在稱讚寧復為民請命,一時間寧復的聲望也再次被推到頂峰。

甚至有官員上書,請求由寧復接替曾布的宰相之位,畢竟之前曾布被罷相,現在宰相的位子還空著,寧復和蔡京都是參知政事,也都有資格接替相位。

當然這些官員也有其它的打算,因為趙佶在圈地上的表現,已經讓許多官員明白,這位剛登基的年輕帝王,絕對不是一個善茬。

既然如此,就必須有一個強勢的宰相,從而牽制趙佶手中的皇權,偏偏之前趙煦的強勢,使得皇權得到了極大的加強,一般的宰相根本無法牽制,比如曾布就是如此。

至於蔡京,更是個牆頭草般的小人,他若是登上相位,肯定會唯趙佶的命令是從,根本不可能牽制皇權,反而會加強皇權,到時朝堂上可就真成趙佶的一言堂了。

對於官員來說,皇帝獨攬大權絕不是什麼好事,如果皇帝英明倒也罷了,可若是出現一個昏君,肯定會將國家帶入到萬劫不復之地。

而趙佶之前的表現,絕對不像是一個明君,所以一些大臣才會想讓寧復擔任宰相,至少寧復可以牽制住趙佶,讓他不至於胡作非為。

不過這些大臣的算盤雖然打的很好,但根本不可能實現,因為宰相的任命權掌握在趙佶手中。

趙佶現在恨死了寧復,根本不可能任命他為宰相。

“砰!”

垂拱殿內,趙佶將桌子上的鎮紙狠狠的摔在地上,滿臉都是憤怒之色。

“官家息怒!”

旁邊一個年輕的宦官急忙向趙佶勸道。

這個年輕的宦官正是楊戩,他才二十多歲,長相頗為俊俏,並且精通詩詞,因此得到趙佶的信任,趙佶登基後,也立刻將他安排到內侍省,頂替了原來的童貫。

“息怒?你讓我怎麼息怒,現在人人都在稱頌寧復,難道他們不知道誰才是大宋的皇帝嗎?”

趙佶氣呼呼的一拍桌子怒道。

圈地沒圈成,反而被百官反對,太后也訓斥了他一頓,逼得他不得不收回圈地的旨意,結果這還沒落得好,反而滿城都在誇讚寧復,這讓趙佶無論如何也無法容忍。

“官家所言極是,那個寧復的確可惡,要不是他在關鍵時刻上書,恐怕也不會把官家逼到現在這種地步!”

楊戩這時也惡狠狠的道。

要不是寧復,楊戩也不會被降職,不過降職也只是做給別人看的,事實上楊戩並沒有受到什麼實質的處罰,現在依然呆在趙佶身邊,只是圈地被叫停了,楊戩也失去了一個斂財的好機會。

“更可恨的是,竟然還有不少官員推薦寧復為相,他們的用心別以為朕不知道!”

趙佶再次氣呼呼的道。

趙佶很聰明,這點所有人都知道,只不過趙佶卻把自己的聰明用到了別處,至於國家政務,在他眼中根本不及自己的喜好重要。

“官家若是實在生氣,不如就將寧復也貶出京城,這樣眼不見心不煩,也不用怕他日後再翻出什麼風浪來了!”

楊戩立刻趁機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