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化,這三個字形象的說明了寧復現在的處境。

雖然寧復還擔任著參知政事的職位,但政事堂由曾布掌管,與蔡京一起有意的排擠他,許多政事都不經寧復的手就處理完了。

可以說寧復幾乎被架空了,不過寧復卻樂得清閒,每天就是去政事堂泡壺茶,喝完了就去武學轉一圈,反正現在武學暫時還歸他管。

這天上午,趙煦召曾布與寧復、蔡京三人議事。

除了上次商議章惇的事外,寧復就再也沒來過垂拱殿,趙佶估計也不想見他,卻沒想到今天忽然召他入殿議事,這讓寧復也感到有些驚訝。

來到大殿,只見趙佶手中拿著一份奏本,看到寧復進來時,還特意看了他一眼。

“這是皇城司最近送來的訊息,你們看一下吧!”

趙佶將手中的奏本交由曾布,曾布看完後皺起眉頭,隨後又交給蔡京,蔡京看完才給了寧復。

寧復看到奏本上的內容也是一驚,遼金之戰已經爆發,而且很不幸,耶律延禧又敗了。

之前寧復一直呆在燕雲,主要就是想等遼金之戰有一個結果,到時他也好提前做一些準備。

卻沒想到趙煦忽然駕崩,這讓寧復不得不拋下燕雲的一切,急速回到京城。

也就在一個多月前,耶律延禧再次徵調了十二萬大軍,而完顏阿骨打也休整完畢,再次率領金軍南下。

金軍是越打越強,這次完顏阿骨打調集了四萬大軍,比上次在黃龍府時強了一倍。

相比之下,耶律延禧的兵力反而弱了幾分,不過耶律延禧這次收起了自大的心思,將大軍交給蕭兀納統領。

雖然當初蕭兀納領兵時,因為大意輸給了金軍,事後也被耶律延禧貶斥。

但蕭兀納畢竟是遼國重臣,統兵經驗十分豐富,耶律延禧遍觀身邊的大臣,實在沒有人比他更合適領兵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蕭兀納再次被啟用,統率十二萬遼軍迎戰金軍。

這次蕭兀納吸取上次的教訓,對金軍不再貪功冒進,而是實行穩紮穩打的戰法,藉助堅固的城牆與金軍打消耗。

金軍對遼國的城池也展開勐攻,然而在蕭兀納的指揮下,金軍在開戰初期並沒有佔到多少便宜,反而折損了不少的將士。

可以說如果按照這種局勢發展下去,金軍很可能無功而返,他們連戰連勝的勢頭也會被打斷。

這對於剛剛立國的大金來說,絕對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因為這打破了金軍無敵的神話,從而動搖到金國內部的人心,甚至以前靠軍事上的勝利壓下去的內部矛盾,也很可能會爆發出來。

然而有時候不得不相信天命這種事。

就在蕭兀納穩紮穩打,消耗金軍的實力之時,耶律延禧卻聽信讒言,覺得這種打法簡直太窩囊了,有損大遼的軍威,於是命蕭兀納出城,與金軍展開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