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想了想再次問道。

按照常理分析,耶律延禧上次吃了那麼大的虧,應該認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像打仗這種事,還是交給軍中的將領才對。

“不好說,就算他不親自領兵,可誰又敢保證,他不會干預軍中將領的決策?”

寧復再次搖頭道。

耶律延禧依然呆在遼國北境,並沒有回中京的意思,估計是因為敗的太慘,所以沒臉回去。

而只要耶律延禧呆在北境,就可以隨時干預大軍的決策,比大宋軍中的監軍權力還大,有他在,再有本事的將領,恐怕也放不開手腳。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寧覆命令馬原密切監視著遼國的一舉一動。

寧復他們拿下燕雲十六州,大宋在短時間內就無力北擴,金國崛起的勢力太猛,遼國隨時都可能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要知道在原來的歷史上,金滅遼之戰,整個過程加在一起,也只用了五六年的時間。

特別是在前期,金國崛起的勢力極猛,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攻佔了遼國的東京,隨後又打下十幾個州府,使得金國的勢力得到極大的擴張。

如果真等到金國攻佔了遼國東京,那時金國的氣候已成,再想遏制他們簡直難比登天。

所以寧復十分清楚的知道,接下來耶律延禧對金國的這一戰,將決定遼金兩國的國運,甚至還會影響到大宋的國運,這讓他不得不關注。

皇城司在遼國早就設下了各種探子,各種訊息也源源不斷的透過馬原,最後匯聚到寧復手中。

據皇城司查到的情況,蕭奉先在殺死耶律和魯斡父子後,很快就掌控了安樂城的局勢。

畢竟蕭奉先手中有耶律延禧的聖旨,再加上之前耶律和魯斡抗旨不遵,所以蕭奉先佔據了大義。

再加上蕭奉先事後也大肆宣揚,耶律和魯斡父子意圖不軌,甚至還夜宿行宮等罪行,雖然有假有真,但只要把罪名扣到耶律和魯斡父子頭上就行了。

接下來蕭奉先就開始調集大軍,除了留下五千人駐守安樂城外,剩下的大軍全都被他帶去了北境。

不過蕭奉先殺死耶律和魯斡這一舉動,也引發了遼國上下的震動,不少皇族都對蕭奉先破口大罵,甚至上書請求耶律延禧誅殺蕭奉先。

不過耶律延禧卻表現的十分強硬,非但沒有懲罰蕭奉先,反而對他大加賞賜,同時再次命令各地的貴族派兵支援北境。

耶律延禧的舉動,讓不少遼國貴族感到心寒,但也有一些膽小的人,害怕成為第二個耶律和魯斡,於是派出兵力前往北境,聽從耶律延禧的調遣。

這也使得耶律延禧手中的兵力很快超過了十萬人,而金國那邊也消化了吞併的土地,雙方的大戰一觸即發。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章節。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北宋之天生反賊更新,第三百三十四章決定國運的一戰免費閱讀。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