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派駐的官員終於來到了燕雲十六州,隨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趙煦的數道聖旨。

這些全都是封賞的聖旨,所有參與收復燕雲的有功之士,都得到了不同的封賞,而寧復當然排在了第一位。

本來寧復就有不少的功勞在身,比如抓獲宮中的幕後黑手,只是這種功勞不方便明著封賞,現在剛好藉著這次的機會,一併封賞給了寧復。新

燕國公,觀文殿大學士,再加上寧復原來參知政事的官職,使得寧復一舉成為大宋最頂尖的官員。

甚至寧復的妻子柳清心,也一併被封為郡夫人,至於寧復原來清平伯的爵位,也並沒有奪回,而是賞賜給他的兒子寧靖,小傢伙還沒開始讀書,就已經有爵位在身了。

至於折可適和虎頭等人,當然也各有封賞,其中虎頭因為在這一戰中表現極為出色,現在已經一躍成為軍中名將,日後很可能會接替折可適掌管新軍。

這些封賞也在寧復的意料之中,畢竟收復了燕雲,趙煦這個皇帝也開創了大宋立國以來的中興之勢,自然不會虧待他們這些有功之士。

不過最讓寧復高興的,還是趙煦派駐來的這些官員,因為這些官員到來後,寧復身上的壓力一下子小多了,同時他也可以準備回京的事宜了。

“韓知府請看,古北口這裡地勢險要,遼人想要南下,必須要經過這裡,所以我讓人重修城關,並且駐紮重兵,只要這裡不破,後方就絕不會有失!”

寧復站在古北口的城關上,指著兩側正在修建的長城防線,一臉得意的向對方介紹道。

這個被稱為韓知府的人年紀也不小了,頭髮鬍子已經白了大半,臉上也有不少的皺紋,不過身板看起來倒是挺硬朗,腰桿挺的筆直,精神也十分健碩。

“果然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燕國公當初打下這裡應該花了不少力氣吧?”

韓知府打量著險要的城關,隨後也有些感慨的道。

“哈哈,韓知府猜錯了,當初耶律和魯斡父子只顧著逃命,根本無心戀戰,再加上這裡的城關破舊,他們想守也守不住,索性就丟給了我們,所以我們拿下這裡,幾乎沒花什麼力氣。”

寧復哈哈一笑,這才給韓知府講了一下當初攻打燕雲的情況。

韓知府名叫韓忠彥,他父親正是大名鼎鼎的韓琦。

說起來韓琦是反對新法的,當初王安石變法時,韓琦曾上書反對,差點讓神宗動搖對新法的支援。

不過韓忠彥本人對新法的態度並不明朗,即不反對也不支援,屬於中立派,而且因為他的家世,所以新舊兩黨一般也不敢動他,所以韓忠彥的官運還算不錯。

這次寧復收復燕雲十六州,趙煦準備將這十六州劃為兩府,一個以幽州、順州為核心,取名為幽順府,另一個以大同,也就是雲州和新州為核心,取名為雲新府。

其中韓忠彥就是幽順府的知府,現在才剛上任,寧復則帶著他熟悉一下幽順府的情況,以方便韓忠彥更好的接手。

巡視了一遍古北口,臨下城頭時,韓忠彥忽然問出一個問題:“燕國公,咱們收復了燕雲,遼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以你之前,他們日後什麼時候會打過來?”

“呵呵,遼國現在是自顧不暇,哪還有什麼兵力攻打咱們?”

寧復卻是笑著搖頭道,只是這一句話,就暴露了韓忠彥不通軍事的缺點。

不過這樣也好,燕雲十六州與其它地方不同,新軍接管了邊境的防線,並不需要地方官插手,至少有寧覆在,外人還管不了新軍的事。

“燕國公說的是那個金國的事?”

韓忠彥還是有點不太確定的問道。

他雖然聽說了遼國北邊出現了一個金國,聽說亂子還不小,但在他的印象中,遼國實在太強大了,區區一個北疆的荒蠻小國,根本動搖不了遼國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