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改革御史臺(第2/2頁)
章節報錯
御史臺雖然有監察百官的職能,但其實受很大的限制,別看御史們經常參奏這個,彈劾那個,但其實御史沒有執法權,只能風聞奏事,最終是否要處理,還是要看宰相和皇帝的臉色。
可以說御史臺這個監察機構非但不獨立,反而還有很大的限制,當然這也和御史的地位不高有關。
監察御史這個官職聽起來很威風,但其實只是個從七品的小官,還沒有一個上縣縣令的品級高,雖然權力大,但也只能嘴上痛快,而且還手容易得罪人。
所以在大宋做御史,其實真不是什麼好事,一不小心就可能惹禍上身,畢竟御史臺並不獨立,萬一得罪了哪位權臣,人家只要動動嘴,就可能將你貶到天涯海角去。
而且許多人做了御史,也都只是把御史當做一個跳板,日後肯定會想辦法調到其它官職上,所以他們也必須和一些掌握他們前途命運的官員打好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靠御史監察百官根本就不可能,哪怕御史明確知道某位大臣違法,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他們也可能當做沒看到。
朝堂上的官員本來就有一個巨大的利益網,御史也是這個利益網中的一員,根本無法脫離出來,更別說監督它人了,這種自己監督自己的效果,有沒有也差不多。
既然明白了御史臺無法發揮職能的原因,做出改革當然也要有針對性。
寧復對御史臺的改革提出三點,第一就是將御史臺徹底的獨立出來。
御史臺從中央到地方,將監督之權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從下至上的提升系統,並且這個系統直屬於皇帝,不受其它官員的干擾。
而且御史臺官員的選拔與提升,也必須獨立於現在的官僚體系之外,只有這樣,才能讓御史不再任何的節制,從而發揮出應有的職能。
第二則是擴大御史臺的職權,以前御史臺只有監督之責,卻沒有調查和執法權,遇到案子只能交給大理寺或地方衙門處理。
現在則要增加御史臺的職權,使得御史能夠調查和執法,增強御史的威懾力。
當然有權力也必須有責任,如果某一些的官員出了問題,而當地的監察官員沒有起到作用,就算他沒有參與案件,同樣要受到處罰。
第三則是提高御史臺各級官員的級別,以前御史臺只有一個御史中丞是從三品,下面的官員卻斷檔了,大多隻是從七品或從六品。
這麼低的品級,就算是有權力,但在待遇上卻差上許多,更別說在官場上,官大一級壓死人,面對高品級的官員,御史們先天沒有底氣,所以提高御史的品級也是勢在必行。
“官家,這就是臣對御史臺改革的想法,若有不當之處,還請官家恕罪!”
寧復最後站起來向趙煦行禮道。
趙煦聽完後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寧復這個改革可真夠大膽了,甚至可以說比他設定昭宣使的影響還要大,因為這幾乎改變了朝堂上的權力結構。
“這個……動靜是不是太大了點?”
趙煦沉默半晌之後,終於抬頭向寧復問道。
他只是想加強對官員的監督,從而牽扯一下官員手中的權力,便於皇權的行使。
可是現在寧復倒好,直接改變了大宋的朝堂上的權力結構,這要是真的改革下去,勢必會讓御史臺崛起,從而形成朝堂上的一大權力巨大,甚至可以牽制兩府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