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學就完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季常,快遣人伐竹,我要造紙!”
關平回到自己的時代後立刻馬不停蹄趕回襄陽,將秋山大概描述的造紙之法送給馬良。
這年代的造紙術已經開始呈現普及的趨勢,人們也越來越習慣在各種各樣的紙上進行書寫。
但現在阻礙紙張傳播的主要有兩大因素——
第一,漢末戰爭不斷,蔡倫和左伯改進的紙張在中原大亂後推廣的速度極慢, 也只能在一群高士、貴族之間使用,現在中原世族鑄幣都鑄不明白,常年戰亂都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社會模式中,自然對改進推廣造紙缺乏熱情。
第二,現在的紙成本還是太高了。
儘管纖維紙比絲絹的成本低,可用樹皮進行大規模的造紙一聽就是很奢侈的事情,上層人用用就算了,底層人還是算了, 反正他們也不識字。
聽秋山說, 造紙在後世已經完全推廣開來,甚至已經成了唯一的書寫工具,在亂世中聯尋常百姓都用得起,這說明這技術肯定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
他生怕自己忘記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對著秋山搜腸刮肚寫下的字跡抓緊給馬良複述了一遍。
馬良聽得一愣一愣,好半天才明白原來關平還真是想造紙。
他忍不住笑道:
“坦之,造了這個你想作甚啊?”
關平嚴肅地道:
“季常莫要笑,我要做大事。”
司馬孚和曹植聽說此事,也都好奇地前來圍觀。
聽說關平有更便捷、更便宜的造紙手段,足以讓紙張進入尋常百姓之手,都感覺頗為驚異。
尤其是司馬孚,立刻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關平這造紙之法是用竹子,竹子江南為多,要是控制了竹林,再將這技術稍稍保密些時日,豈不是大賺特賺, 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這還有一個問題啊……尋常百姓買紙做什麼?”
天下大亂已經二十五年,這二十五年裡百姓要麼流離失所,要麼門頭打仗,要麼在田壟間耕作,他們字都不認識,用這些紙屬實有些浪費了。
“天下雖亂,總有平定的那日。
至於百姓買紙做什麼,我倒是有個想法——有了紙張,我等再雕刻模板,如印章一般,到時可以大量印刷經書……”
看曹植和司馬孚又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模樣,他又緊接著道:
“詩卷、奏論、史冊也能一一印製,讓後人都知道今日今時之事,子建的詩文、叔達的高論都能一一記載。
如果百姓能一一讀書明理,我等豈不是更多十萬助力,未必就輸給中原群雄。”
這……這倒也是。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絕不相信北人生來就比南人聰明這一套東西。
北方世族學問大,還不是因為北方開發好,讀書的機會多, 有名師有學風才慢慢形成了大量的人才,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博學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