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說服(第1/3頁)
章節報錯
關平和馬良現在真的已經得到了樂進徐晃的信任。
如果他們手上的兵員再多一點,完全可以直接佔據襄陽。
但現在劉備分兵攻打荊南四郡,周瑜一時也沒拿下江陵,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機會。
當然了,他倆合計了一下,用曹操提供的武器和軍糧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不然關平這麼年輕,想混成太守可太難了。
有太守肯定就得有自己的班底,關平思考了一下傅巽黃忠等人名氣太大,都不適合弄進自己的太守府,倒是陸議沒什麼太大的名聲,認識他的人也不多,只是他曾經在江上跟樂進大戰,只怕樂進能記得此人的樣貌。
他請馬良打探一番,樂進如實說起自己早就忘記了當日那人具體是什麼模樣——他只記得那是個黑臉鐵甲,自稱陸議的吳軍武將。樂進當時忙著躲箭,兩人沒有面對面交鋒,也就只記住了那個吳將的輪廓,這才讓關平稍稍放心。
嗯,去問問陸兄有沒有此念,若有他的智謀,想要取得最後的勝利並不算難。
說起來,關平現在擁有的智囊著實不少。
當過丞相參軍的陳群、傅巽,還有曹操的優秀軍師荀攸都是他的俘虜,可很顯然這三人裡也只有傅巽大概算是跟自己一條心,剩下兩人現在都在等曹操把自己贖回去,根本不可能跟關平合作。
看來匡扶漢室果然不能指望這些人,我得自己組建兵馬。
徵辟人才的事情得慢慢來,有大漢丞相和江夏太守的旗幟,想來應該也不會很難。
·
石陽一帶,劉備已經貼心地將百姓遷到了江南,關平不費吹灰之力就佔據了此處。
他建立起太守府,又讓士兵如火如荼地修整城池,並且連續北邊的安陸等地接受朝廷的調遣。眾軍士一開始還擔心劉備軍會再來襲擾,可關平自信滿滿,說劉備看到自己的大旗就不敢來。
等了幾天,劉備軍確實沒有過江進攻的意思,連江上的探船都減少了不少,士卒紛紛驚歎,感慨雲山居然有這樣的本事,之前還對雲山頗為不服計程車卒也恭敬地將稱呼改為“明府”。
關平這個太守在治理地方上當然是沒什麼思路,但他知道絕大多數士兵都不願意打仗,石陽現在反正是一座空城,他宣佈將周圍的土地分給士卒耕種,並且今年只收三成田賦,徭役還可以減免田賦。
這讓本來已經對他頗為敬佩計程車卒紛紛山呼“明府仁德”,各個喜氣洋洋地投入了耕種之中。
安頓好了這一切,關平也準備先去荊城看看。
他本來不想讓士卒跟隨,但轉念一想自己現在是太守,一個人閒的沒事划船去有段距離的荊城附近本就是一件非常詭異的事情。
思索再三,他還是帶上了跟自己一起在華容道突襲曹操的死士五人,聲稱是出去打獵——當年孫策也單槍匹馬出去打獵,他能做到的事情我雲山也能做到。
想到孫策的形象,關平又想起了之前跟傅巽交流的一些內容。
傅巽認為,想要長時間演好雲山這個角色,只是忠勇是遠遠不夠的。
曹軍一直把搶掠當成給士兵發賞錢,不搶的時候就曹軍這種層層剋扣軍糧的風格肯定會嚴重影響軍心。之前兩次沒搶是宛城打張繡(初次)和南下打荊州,這兩次曹軍都吃了大敗損失慘重,曹軍上下痛定思痛,以後一定會改掉過於仁慈的習慣,雲山這種不劫掠的風格說好聽點是忠勇有加,說難聽點就是不合群,上官怎麼放心把眾人交給你。
傅巽建議,雲山不方便屠城,但一定要展現出貪婪、粗暴、急功近利的特點,這樣就算朝中有人攻訐,雲山也能儘可能憑藉軍功一直在前線待著。
“曹操想做什麼世人皆知,將軍若是做出對漢室忠心耿耿的姿態,以後必遭大禍。
若是故意展露德行有愧,才能得到曹丞相信任。”
這邏輯聽得關平一愣一愣的。
從小的印象裡都是做個好人,說起裝出貪婪粗暴他還真不會,只能模仿一下孫策,搞點急躁且不聽勸告的形象了。
果然,聽說主將要拋棄大家去上游打獵,不少士兵都苦苦相勸——對岸就是劉備軍的大本營,他們本就人少,萬一劉備來進攻豈不是糟糕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