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中有徐州人,更有眾多目睹當年慘狀之人。

徐州人誰家沒有當年慘死曹軍刀下的親朋故舊,誰敢稱降豈不是雌伏仇寇,豬狗不如之人。

見過當年慘狀,還願為曹賊張目,又哪有面目自稱聖人門下?關某素來知曉諸位君子皆口稱仁政愛民,都以教化四海為己任,何不身體力行,與我等鋤強扶弱,共抗曹賊——不知張公意下如何?”

為何不鋤強扶弱?

這不是廢話?因為曹軍太強了啊。

要是一個山賊屠戮甚重,這些名士肯定振臂一呼,高呼大家併肩子上別跟他們講什麼規矩,非得把那山賊全家都宰了。

可曹操明明都這麼兇殘了,你還要去鋤強……

江東士人人人色變,這話也正好觸及他們領頭的陸績心事,一時間眾人緘口不言。

關平肯定做不到引經據典,但他講述的都是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聽之事。

當年曹軍殘暴,讓劉備麾下眾人人人記憶猶新,諸葛亮、麋竺、麋芳這樣的徐州人更是誓死跟曹軍作戰到底,連徐盛都說自己有不少親朋好友死在當年曹軍手下,若是不報此仇,豈能在世間行走?

他藉著酒勁,想到哪說到哪,見江東眾人居然完全不敢辯駁,心中大喜過望。

這……這就是舌戰群儒?我這一開口,他們都不敢說話了?

天命在我!我果然是在按天數行走!

江東眾人當然不敢辯駁——關平這武夫嘴裡吐不出象牙,居然直接說想要投降曹操的徐州人都豬狗不如,他們本來可以用劉備的好友陳登降曹來噁心關平,但看著上首的張昭一副吃了不乾淨東西一樣的表情,頓時各個耷拉下腦袋,一聲不吭。

張昭面色鐵青。

昨天他們與諸葛亮舌戰,被諸葛亮以大義為名堵的說不出話,但諸葛亮注意口德,也沒有拿張昭是逃難徐州人為切入點噁心張昭。

這關平也太不要臉了,這是陰陽怪氣誰呢?

他哼了一聲,滿臉煞氣騰騰。

是的,關平說的沒錯,張昭就是徐州彭城人,正好在兵災最嚴重的地方,那些曹軍士兵各個都是吃大戶的慣犯,誰管特麼名士學問,大刀片子專門找有名有錢的人砍過去。

張昭不少親朋故舊都慘死在那次大戰中,若是按大漢的風氣,你為天下、為大義勸孫權投降也沒啥,但你身為聖人的好學生,公義歸公義,之後論私仇的時候要麼跟曹操拔刀拼了,要麼就當眾跳河自殺,然後闔門自盡,成全聖人的教誨。

可張昭不想啊。

好個關平,連伯符和仲謀都對我畢恭畢敬,你居然敢陰陽怪氣我。

當我不敢殺人嗎?

我想殺你易如反掌!

張昭眼中殺氣騰騰,關平立刻明白,之前自己的話觸到了張昭的心事,他定是之前委曲求全,現在定是對這些口口聲聲要降的江東士人頗為怨恨。

他大喜過望,猛跳到張昭身邊,嗖地一聲抽出腰間長劍,厲聲道:

“某誓與張公同進退,誰敢言降,自己便降!要我等降曹,絕無可能!”

徐盛來江東之後循規蹈矩,拼命壓著自己性子,從不敢對這些士人無禮。

見關平年幼尚有如此豪情,他頓時熱血沸騰,將所有顧慮拋在腦後,也提起一隻酒桶,咕嘟咕嘟頃刻間喝的一乾二淨(大部分都撒在了身上)。

“算我徐盛一個!”

他也抽出佩劍,站在張昭身邊,兩人一左一右持劍而立,大喝道:

“俺徐盛是徐州琅琊人!張公是徐州彭城人!都跟曹賊有血海深仇,不可不報!小將軍長在徐州,也算半個徐州人!咱們今天就把事情說個明白——誰要降,自己去降!

誰敢勸至尊降曹,便是與我等私仇,我們三個……都敢殺人!”

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