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五年之後……這年頭,誰知道五年之後是什麼新政策?

反正到那個時候,董書記跟李廠長已經退休了,而目前的國內政策,退休後是不追責的,所以他們可以逍遙的拿著落袋為安的小錢錢,樂呵呵的過他們的退休生活。

實在不行,等錢賺多了,還可以考慮出國嘛。

遠了不行,想辦法去個香港還是有希望的。

不得不說,董書記跟李廠長,這都屬於比較有眼光的人,這麼早就知道出國避險。

而且從私心來講,曹志強也認為他倆的想法跟做法是正確的,且風險最小。

因為比起他倆的這種操作,其他那種明著侵吞國有資產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喪心病狂。

遠的不說,就說那個做電腦起家,後來實際搞金融的某想的創始人某某志,他其實就是典型的公產私吞的典型,且前期的手段更直接,更不要Face,可他後來有事兒麼?完全沒問題。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些行為,都屬於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特殊情況,是在當時特殊歷史條件跟當時特殊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的正常交易。

簡而言之,後來的種種法律也好法規也罷,都只能針對這些法律法規出臺後的企業跟個人行為,但不能追溯你這個法律法規出臺前的一些行為。

要是用現在的法律法規去追溯以前的商業行為,這就跟阿三的印地安國一樣,徹底不要Face了,到時候只會引起混亂,總起來說弊大於利。

簡單來說,董書記跟李廠長說的那種操作,在當前的情況下,都屬於合理合規又合法的,不等於侵吞國有資產。

曹志強如果不是另有謀劃,他說不定也會同意。

可問題在於,曹志強現在站的高度不一樣了,他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賺小錢錢了。

只是賺點錢,過上優渥的好日子,他現在已經做到了。

就他現在的吃穿用度,全世界不好說,至少整個中國內陸的大地上,能比他強的還真不多。

就算國家的高階領導人,至少在吃穿用度上,恐怕也是不如他的。

起碼曹志強能享受到的某些奢侈品,那些高階的領導人就享受不到。

比如花魁咖啡,一些高階領導此時就喝不到。

還有真正的武夷山母樹大紅袍,如今真正能整天當口糧茶喝的,又有幾個人?

至於住,如今有幾個人能像他一樣,整天住建國飯店行政套房的?

錢的話就更不用說了,曹志強此時的個人資產,單純以RMB來算,已經就破五百萬了,這還是不算那五億國家給的秘密資金的情況。

在這個萬元戶都十分稀缺的年代,他個人就有超過五百萬RMB的資產,這已經是妥妥的大資本家了。

有這種身家,在目前物價普遍不高的國內,但凡能用錢買的東西,他啥買不到啊。

所以,單純說賺錢,目前已經提不起曹志強的興趣了。

或者說,在目前的曹志強看來,賺錢只是他的中間節點,不是他的最終目的了。

他的真正目的,是在自己繼續保持優渥生活的前提下,讓國家也能跟著受益。

這就是俗話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曹志強目前已經過了修身齊家的階段,所以想的就是下一個治國的階段了。

如果沒有系統也就罷了,但有了系統,曹志強就可以嘗試透過另一種手段,去隱晦的推一把國家。

全產業鏈的推動,他肯定沒那麼野心,也沒那個能耐。

但根據系統簽到的技術跟裝置,具體推動國家某一些行業的跨越式進步,他還是能做到的。

至於跟國家要錢要國債之類的問題。

曹志強認為,這不是他談錢,也不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安全,更多也是為國家好。

因為這些錢他不要,早晚也要給出去,而且大機率要被坑一陣。

開玩笑,中國改開後,因為不太懂金融,其實前期沒少被西方國家坑小錢錢,後來是被坑多了,才坑出的經驗來。

曹志強雖然不知道所有的坑,但至少知道一些道聽途說的坑。

所以,曹志強用真正的高尖端技術,換國內的一些稀缺外匯跟國債,就可以變相控制國家對其他國家輸出這些東西,等於變相讓國家在初期階段少一點被坑。

很多經驗,並不是只有親自被坑過才會長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