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光給我畫大餅可沒用(第1/4頁)
章節報錯
跟李廠長說的這些話,曹志強早就想說了。
倒不是曹志強想要藉此裝逼,這個還真不是。
真要裝逼,起碼要在人多的地方說才是,不可能就倆人說悄悄話的時候說。
其實曹志強說的都是肺腑之言,他是真這麼想的。
畢竟他不是普通人,他是一個有系統傍身的穿越者。
身為一個開掛的穿越者,有點宏圖大志,這不是很正常的情況嗎?
沒有才不正常吧。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曹志強也不至於這個時候說這些話。
其實他說這些話,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藉機隱晦的敲打敲打李廠長。
他要讓李廠長明白一下雙方的立場,不要以為曹志強真的是容易擺弄的冤大頭。
他更要讓李廠長明白,現在是李廠長求著他,不是反過來。
他早就明白李廠長為什麼對他這麼好,以及為何對出版社這麼寬容了。
說白了,一切的一切,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大領導,也就是那位徐大爺!
其實這個紅光出版社呢,一開始就是曹志強單槍匹馬的透過傻柱,走通了徐大爺的關係,然後又透過徐大爺,認識了王大爺,並藉助自己的優秀表現,才讓王大爺同意讓曹志強開辦出版社的。
如果沒有曹志強的奔走,李廠長壓根不會想到去求人開辦一個出版社。
而這個出版社拿到執照後,之所以落戶紅光機械廠,算是紅光機械廠的下屬單位,這主要是一個妥協。
更確切的說,是徐大爺這個原冶金部的大領導,想借此做個改革試點。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當初曹志強第一次去徐大爺家見他,並且在他面前侃侃而談,尤其是談到曹志強如何在短短時間靠寫書賺到十萬塊,並且詳細說明開出版社的利潤有多高的時候,其實給了徐大爺很大的衝擊。
徐大爺萬萬沒想到,一個年輕人,只是寫了本詩集,就能賺那麼多錢。
而據曹志強當時所言,他當時只是賺了一個零頭,大頭都被出版社賺去了。
潛臺詞就是,如果出版社能讓曹志強開,賺的還會更多。
既然如此,徐大爺就想給曹志強一個機會,看看他能做到何種地步。
之所以出版社的執照下來後,變成機械廠的下屬單位,這既是不違規,也是為了照顧紅光機械廠,並以這個紅光機械廠做個試點。
沒錯,如果說,曹志強第一次見徐大爺的時候,徐大爺對曹志強還不瞭解,只是震驚曹志強的文學才華、賺錢速度以及大膽的想法的話。
那麼當曹志強從徐大爺家離開後,人家自然有辦法去調查一下曹志強。
等弄清楚曹志強的情況後,徐大爺就有了個拿曹志強當改革試點的想法。
沒錯,徐大爺之所以能找來王大爺,並且讓王大爺同意幫曹志強開辦出版社,並不完全是因為曹志強當著他跟王大爺的面,彈唱了幾首好聽的歌,也不是因為曹志強會按摩推拿,或者送上了茶膏這種禮物。
對於徐大爺這種人來說,這些小玩意兒根本上不得檯面,不會因為這些,而興師動眾的動用老關係,找來管文化宣傳口的王大爺。
說白了,徐大爺能這麼上心的幫曹志強的忙,只是看中了曹志強的寫書寫歌才華,以及他把自己這些才華變現的能力。
徐大爺當初派人打聽曹志強身份的時候,自然也打聽了曹志強的收入情況,這些情報對徐大爺來講,根本不是問題。
當徐大爺聽說,曹志強靠出版詩集,半個多月就賺了九萬六千元,也是好一個愣。
雖然九萬塊的數字在徐大爺眼中不算什麼,但如果到個人身上,而且是半個月就賺到,這確實有些嚇人了。
有實打實的成績,再結合曹志強之前在徐大爺跟前吹的那些牛,這讓徐大爺略微動心了。
他忽然覺得,出版社這個玩意兒,恐怕真的很有搞頭。
然後他又讓人調查了一下出版社的情況。
結果他發現,其實如今的出版社是賺錢,但沒有那麼賺錢。
曹志強之所以半個月就賺到九萬六,完全是他的那本詩集太暢銷,是近幾十年來少有的現象級情況。
畢竟詩集屬於冷門的小眾圖書,所以像作家出版社那種大型出版社,自從創辦以來,就從沒半個月賣出二十萬冊詩集過。
也正因為詩集是小眾冷門圖書,所以價格偏高,本就是一群知識分子才喜歡的東西。
能半個月賣出二十萬冊,並且其中有些詩作還風靡全城,本身就說明曹志強是屬於那種真正的詩人,沒有半點水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