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朋友一場(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四當皇帝不過才兩年多時間,就對宮牆內的生活充滿了厭倦。
當有人提醒他,前面那位皇帝便下了江南,這讓朱四似乎找到了一條既可以排遣鬱悶,又可以彰顯君威的途徑,那就是自己也出巡一趟,哪怕不去江南,到京城周邊走走,也好過於一直留在深宮內苑,每天機械性跟那些大臣開會。
朱四藉助張佐之口,將他要出巡的意思婉轉表達給朱浩知曉。
·.····陛下不想去西北,去江南也遠了些,若是可以在北直隸各處走走,不用鋪張浪費,以訪查民間疾苦出遊,就是最好的由頭。」
張佐說此話時,也感覺到底氣不足。朱厚照在位,什麼最為天下人詬病?
自然是出巡,甚至以此被定了個不學無術的昏君的名頭。
現在新皇登基沒多久,居然就想重蹈覆轍,張佐只是苦於沒辦法規勸,只能眼巴巴望著朱浩,希望朱浩能挺身而出,勸諫一番。
朱浩道:「陛下要出巡,怎麼也要等來年局勢穩定後,今年的重點,不是放在如何把大禮議最後一步走完嗎?」
「是,是。」
張佐一邊應承,一邊卻在想,你跟陛下說這話,陛下能聽進去?
「至於陛下最近在皇宮中無聊,倒是可以理解,陛下多在京城內走動並無不可,京城繁華,出了京師恐怕也沒什麼樂趣可言,倒不如讓陛下在京城內四處走一走,要查***情,微服出巡便可,何至於要大張旗鼓呢?」
朱浩說著,從桌案上拿起一支筆,隨便在紙上寫了幾個字,「至於陛下想看新說本、新戲本,我有時間便會寫一些,回頭勞煩張公公送到宮去。」
張佐一看,朱浩不光是嘴上說說,還以實際行動來排遣君王鬱悶,自然無比高興:「這自然是極好的。」
朱浩道:「戲班子不方便入宮,要避忌朝臣議論,那就讓陛下時常出來走走,唐先生最近在京城無所事事,隨時都可以讓他作陪,京城中有關玩樂之事,唐先生比較擅長,總要給他找點事做做。」
張佐有些擔心道:「讓陛下於民間行走,會不會······太過冒險?」
朱浩笑道:「提前把路探好,出不了大事,出發後採取點對點的行進方式,從戲樓到書場,暗地裡多派人手保護,有危險預先排除掉便可······不過,這樣就得東廠和錦衣衛全力以赴多加運籌了。」
「哎呀,要是陛下流連於京城市井之樂,未必是什麼好事。」張佐道。朱浩心說,不是好事你還跟我說?
難道讓皇帝出京巡遊就是好事了?
朱浩道:「不讓陛下沉迷其中,但偶爾讓陛下出宮調節一下心情,還是有必要的,分寸就得張公公多拿捏了。」
張佐一怔,神色間帶著些許費解,好似在問,難道這分寸不是由你來把控?
不過看朱浩神色,大概猜到這次君王微服出宮遊玩,朱浩多半不作陪,不然朱浩為什麼提議讓唐寅陪同?
但唐寅到底是公眾人物······這分寸,怎麼拿又怎麼捏?頭痛啊!
.........
簡單一番運作後,朱四便出宮。
不是第一次出宮,算得上是輕車熟路,沒有驚動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衙門,只有錦衣衛暗中相護,出宮便直奔戲院,當天戲院直接包場,不接待外來的賓客,看完戲先享用美食,再去城裡的園子看歌舞表演······
一天行程算是安排得滿滿當當。
唐寅只負責在戲樓招呼,無論唐寅還是朱四,都不會在人前露面,按照規劃要在入夜前,把朱四送回宮。
當天朱浩沒有接待朱四,而是去招呼一個遠道而來的
客人。乃回鄉成婚歸來的徐階。
徐階回到京城,仍舊是翰林編修,而朱浩是翰林修撰,兩人勉強算是上下級關係。朱浩對徐階挺重視,知道徐階在京城沒什麼鐵哥們,這次沒他出來迎接,徐階估計到京城後全都要靠自己安頓。
二人相見,徐階讓下人先把自家馬車往客棧安頓好。「怎麼,還住客棧?」
朱浩笑道。
徐階嘆息:「實在沒辦法,內子與我同行,到京城後暫且無地方落腳,只能看看是否在翰林院周邊尋個院子住下。」
朱浩道:「孫部堂先前不是說要給你安排住處?」
「這怎麼好意思?孫老對我照顧很多,不能得寸進尺,回翰林院後我多努力,爭取幾年之內小有成就······」
徐階是大登科後小登科,看起來榮光煥發,只是這種光鮮的表面後帶著些許滄桑,大概也是因為官職不高,手頭拮据所致。
請徐階到茶樓,賓主分別坐下後,朱浩熱情招呼:「不如我給你找個地方住吧?」
「這·····不妥吧?」徐階印象裡朱浩家底雄厚,但其實他對朱浩的家境到底是什麼樣子,幾乎是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