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上層和中層的區別(第2/3頁)
章節報錯
汪俊繼續道:“有關陛下要將興獻帝加皇考之事,太后那邊應該會極力反對,中堂,您看是否……”
汪俊提醒蔣冕,現在到了你出面,體現首輔大學士價值的時候了。
皇帝如今只認他親生爹孃,而不認其過繼子的身份,誰最惱怒?當然是最初提議把這小傢伙過繼到大宗名下的張太后!
可張太后人在深宮,就算是我這個禮部尚書,也無法與其進行溝通,但你作為首輔,本身是在紫禁城內辦公,還是曾經那位隻手遮天楊中堂指定的接班人,總該繼承跟皇宮內苑溝通的渠道,想辦法跟太后連成一線,向新皇施加壓力吧?
“不可!”
汪俊沒想到的是,蔣冕從一開始就否定了他這個想法。
蔣冕隨即便做了解釋:“禮數之事,勿要往深宮牽扯,若你我還想讓這朝堂安寧,就儘可能讓越少的人牽扯其中。”
“這……”
汪俊聽得迷糊了。
你這個首輔,看起來很怕事啊。
難怪都說你連守成的本事都沒有,把你貶低得一文不值,感情你還真是個只為自己仕途著想,而不顧大義的庸臣?
蔣冕隨即補充一句:“若真無法勸阻陛下,這官,不當也罷!”
居然還不是為了保住頭上的官帽子……
說白了,就是不想再鬧下去,心累了,小皇帝愛怎麼著怎麼著,老子不伺候了……大概就是這意思。
汪俊見蔣冕都如此說了,也不得不表態:“若陛下不變初衷,那在下也沒什麼好眷戀的,該退就退,至少讓眾臣僚知曉,我禮部對此事的態度。”
蔣冕瞪了汪俊一眼。
大概蔣冕覺得此時此刻,汪俊應直面挑戰,如此消極,那任用你當禮部尚書的意義何在?
蔣冕提醒:“為今之計,你多找人商議,該如何勸諫,要有具體方案,萬不可事到臨頭,手足無措。
“陛下蓄謀經年,各種禮法上的事都能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禮部這邊倉促上陣,難免落於下風,如此就需要找一些大儒為大禮之事宣告主張,讓民間士子發聲力挺……士子口風要保持一致,讓陛下忌憚浩瀚民意,不得不退。”
汪俊聽了有些犯迷糊。
你剛才不還說不要把事鬧大嗎?
現在居然想把事情引到民間?
此時的汪俊大概想明白了。
感情你這個首輔大學士所謂不把事往旁人身上牽扯,就是不想後宮干政,不願意跟張太后結盟,除此外,別的手段你是一概不阻止……
可難道不是跟擁有廢立大權的張太后結盟,向新皇施壓,才是最好的方略?為何非要跳過張太后這個關鍵關節呢?
想不通,實在想不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