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上層和中層的區別(第1/3頁)
章節報錯
汪俊得到了一件他老早就想獲得,但真正拿到手後卻又如坐針氈的差事——規勸皇帝重新發起大禮議的念想。
之所以想做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是因為他上任禮部尚書伊始,地位便遠不如已故的前禮部尚書毛澄,羅欽順不敢當的差事,他硬生生接了過來,別人對他的謗議很多,認為他難當大任。
在這種情況下,要證明他確實有上位的實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現在皇帝卻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展示自身能力的機會。
如果能成功規勸皇帝“回頭是岸”,將極大地提升他在朝野的聲望,別人對他的非議也會就此中止。
但危機與機遇並存,成功了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但若是失敗了呢?
你憑什麼認為自己有實力勸止皇帝?
眼下小皇帝在大禮議的問題上,先找他來談,不就正好說明,在皇帝眼裡,他這個禮部尚書是個軟柿子,最容易攻陷?
不然為何皇帝不先找蔣冕談這件事呢?
……
……
汪俊拿著那份不知從何而來的上奏,當即派人去翰苑傳話,要跟蔣冕相見。
二人在中午時分,於金魚衚衕的院子相見。
院子系由楊廷和轉交,等於是文官集團內部的一種繼承,而且這次楊廷和跟朝中大臣提前打過招呼,以後有事直接來此地就行,這是給了蔣冕一個全方位領導文臣的機會。
要擔當起領袖的責任,首先就要保證溝通順暢。
蔣冕看過汪俊拿來的奏疏,眉頭緊皺,神色間多有黯然:“未曾想兩年的風平浪靜,不過是陛下暗中積蓄力量,處心積慮……這份東西絕非陛下近日才拿到,應該是早有準備,只是藏而不發。”
汪俊問道:“那……蔣中堂,您看陛下是否有意針對楊閣老致仕後的空窗期,故意選在這個時候發作?”
蔣冕抬頭打量汪俊一眼,那鄙夷的小眼神好像在說,這還用得著問嗎?
要是楊閣老和毛尚書都還在,你覺得皇帝敢這麼明目張膽重提禮大議之事?
皇帝看似不尊重你這個禮部尚書,其實也沒把我這個繼任的首輔放在眼裡,咱倆的處境堪稱半斤八兩。
蔣冕未答,反問道:“陛下可有跟伱提及,此奏議是誰提請?”
汪俊實誠地搖了搖頭。
不知道的事,他不會在人前妄言,雖然汪俊覺得這件事很可能跟被皇帝傳召入京的張璁有關,不一定是張璁本人,也可能是張璁在南京時結交的官員,諸如桂萼和方獻夫等人,也可能是先前湖廣巡撫席書上奏中隱匿的部分內容。
“唉!”
蔣冕重重地嘆了口氣,“那你準備如何應對?”
汪俊道:“這不正因為在下沒主意,才來請示中堂您?這大禮之事,其實早有定讞,不是外力應推動的……若是陛下執意要提,只怕以頭年年初所定明目,難以讓陛下善罷甘休!”
蔣冕明白汪俊話裡的意思。
皇帝既然舊事重提,自然早就料到會遭致大臣們群起反對,而大臣們也能料到皇帝必然是態度堅定。
先不論皇帝那邊是否退讓,大臣們若想讓皇帝不再步步進逼,就不得不選擇退讓,不然皇帝胡攪蠻纏起來,大臣們很難應付……誰讓皇帝才是真正執掌天下之人,而大臣們只是打工仔,專為皇帝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