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九疇是楊廷和派系安插在西北的一枚重要棋子。

先前當宣大總督不順,那是因為宣大地面戰事連綿不斷。

後來陳九疇被唐寅取代,皇帝沒說要將陳九疇革職,也沒說給他安排別的差事,等於說……是被朝堂暫時遺忘的人。

楊廷和派系自然不會安排其到別的差事上,吏部不做調遣,就是為讓其在西北戰事結束後,由其出面收割勝利果實。

之前仕途不順,算是其不會打仗。

現在戰事結束了,安安穩穩當宣大總督,整肅宣大官場,把陸完、王瓊和江彬等派系的人給收拾掉,這你總會吧?

大同巡撫空缺,便讓陳九疇暫時署理大同巡撫事務,畢竟陳九疇從三邊帶到大同一整個班底,正好可以在大同運作。

若不是當天朱四提出來,陳九疇還會繼續以本身並不存在的官職,行大同巡撫職責。

等於是雙衙門制度,新皇跟文官派系爭鬥後所出現的奇葩場面,可以理解為,陳九疇是文官安排的宣大總督,治所仍舊在大同,而唐寅則是新皇任命的明面上的宣大總督,治所在宣府。

本來皇帝不提,兵部把宣大總督的職位拿回來,讓陳九疇直接走馬上任就行了。

但現在被皇帝當場責問,於是乎……

所有官員都明白了一點,那就是陳九疇壓根兒就沒挪窩,在大同當官當得好好的,宣大很多事務還是聽他的,畢竟宣大體系中出現也有很多三邊出身的將官,這群人怎可能會完全聽唐寅的號令?

沒有陳九疇許可,估計唐寅的政令很難再大同和偏頭關周圍施行。

有些人旋即便明白過來。

難怪一直不肯給唐寅戶部右侍郎或是別的侍郎官銜,若是給了,那在官職上,就超越了陳九疇原先陝西巡撫的官職,官大一級壓死人,那唐寅在西北就有號令權了,不給的話,那陳九疇與其帶去宣大周邊的班子就不用聽唐寅的。

朱四冷笑不已:「所以說,現在唐卿家要回朝的話,你們擺明了讓陳九疇總制宣大、偏頭等地軍務,不做他選……所謂的廷推,只是做個樣子給朕看看是吧?」

問題很尖銳。

聽起來是很不好聽,一群大臣聯合起來糊弄皇帝,還能這樣玩?

話很難聽但理沒錯。

「那朕,偏不給他這職位。」

朱四好像個倔強的孩子,當場便放下狠話。

彭澤急忙補充:「陛下,如今宣大軍情已緩和下來,要完成西北關塞的修築,也是為了勞軍安民,只有陳九疇才最合適此差事。」

「彭卿家,先前臧鳳被卸下宣大總督職位,其回京之前,你們跟朕舉薦陳九疇的時候,好像也是這麼說的吧?可後來呢?」朱四冷聲道。

「這……」

彭澤不知該怎麼回答。

刑部尚書林俊態度堅定道:「陛下,無非是唐寅在內三關取得了軍功,但陳九疇在西北並未犯過錯。以唐寅代其總制宣大軍務,不過是權宜之計,如今韃靼人已退,理當撥亂反正,迴歸到本來的狀態。」

「哈哈,林尚書,在你看來,讓韃靼幾千騎兵在大明關口之內暢通無阻,是沒有過錯的表現是吧?也就是說,下次韃靼人再來,只要韃靼人沒殺進內三關,宣大地面上隨便馳騁?是這意思嗎?」

朱四針鋒相對。

林俊一時語塞。

吏部尚書喬宇出列道:「陛下,韃靼在我關內行劫掠之舉,乃因白羊口失陷,可白羊口失陷之事,並非陳九疇總制宣大軍務時所發生,所以,罪不在他。他能保證宣大各關隘堡壘無失,便已是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