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最難之事,就是把水端平,誰都會覺得自己碗裡的水少。

張延齡道:「姐姐你放寬心,我不會跟大哥一

般見識,看看他那小氣勁兒。哦對了,姐姐。這次我獲得如此大的軍功,是不是給賞個什麼……您看弟弟家裡……」

現在對張延齡來說,軍功有了。

但身外之物,比如說錢財,好像少了點。

朝廷沒說賞賜給他黃金萬兩,總覺得美中不足。

張太后沒好氣道:「你們兄弟為何總這樣?每次入宮,非要從我這裡攛掇點東西回去是吧?」

「沒有啊,姐,你誤會我了,我是想讓陛下給賞賜。」張延齡急忙解釋。

以往他不會解釋。

伸手跟姐姐討要,那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再說了,姐姐是太后,經歷兩代皇帝,乃風光無限、大明天下絕對的女主人,那必然富有四海,跟你要點東西怎麼了?

但現在張延齡也學會要臉了。

張太后道:「陛下給你軍職,就是讓你有機會好好做事,你把事做好了,自然會有人往你手裡孝敬。姐姐這幾年手頭也不寬裕,以後姐姐還指望你們倆往宮裡送點兒……」

張延齡撇撇嘴:「姐姐乃是太后,怎麼還跟兄弟哭上窮了?」

張太后沒好氣地道:「這兩年,朝廷對內府把控很嚴,聽御用監和內官監的人說,去年朝廷調撥給內府的,比從內府支走的銀子都多……這皇宮上下也因為西北之事節衣縮食,你以為守著這偌大的皇宮,就是聚寶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

「啊?竟然是這樣?那內府都沒銀子了,銀子哪兒去了?不是說戶部的人也在哭窮嗎?」

張延齡一臉認真問詢。

張太后對弟弟簡直是刮目相看,好奇地問道:「你去了一趟西北,連這個都知道了?」

張延齡想了想,好像平時跟蔣輪,或是張永、唐寅那些人談事情時,他們都這麼說,自己不過是潛移默化,聽了一耳朵回來,之前也沒往心裡去。

朝廷缺錢缺糧,那是秘密嗎?

張太后道:「此等事,哀家身在內宮,不該問也沒法問,以後你到了五軍都督府,好好做事就行。看你平安無事歸來,姐姐也就放心,早點回府吧。」

「好,那我以後賺了銀子,就給姐姐送來……」

張延齡這會兒還真體現出孝順的樣子。

惹得張太后甚是高興。

即便張太后手頭的確不寬裕,還是讓人拿了方木匣出來,裡面有一些金銀首飾,一併交給弟弟。

似乎就是獎勵張延齡先前說的那番話。

……

……

皇宮內的開銷,的確比正德時減少許多。

一來是楊廷和為首的文官,對皇宮體系的盤剝,讓朱四時刻記住節儉這件事……再就是張太后不是朱四的生母,就算朱四手裡有錢,也不會往這個曾經算計過興王府,甚至暗地裡要他命的人手裡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