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第二戰場(第1/3頁)
章節報錯
孫交到底是聰明人,一眼就看出來,楊慎這是被針對了。
你楊用修是發起人,卻故意不署名嗎?
那這次就拿這群人冒犯皇帝來大做文章,把人下獄,而你楊用修卻把自己先給摘了出來,看你將來在翰林院中如何立身。
楊慎得知同僚都被拿下後,便感覺大事不妙,他到東長安街的金魚衚衕院子裡等了父親兩個多時辰,終於在日頭西斜時,見到了楊廷和本人。
「……父親,都是兒的錯,若非兒沒有聯名,或許就不會有今日之麻煩。」楊慎向父親認錯。
楊廷和的態度倒還平和,略微訝異:「用修,你怎說此等話?」
楊慎幾乎是咬牙切齒道:「兒本來的想法,是不想於此等時候,造成父親跟陛下間的隔閡,也是為不令有心人以兒的身份做文章。卻未曾想……陛下此舉,分明便是在針對兒。」
楊廷和滿意點頭:「你能想到這一層,挺好,難道你聯名了,就能避免今日之事發生?陛下的目標不在你,而在為父身上啊。」
楊慎自認錯誤,覺得是自己牽累那些翰林院同僚。
但其實楊慎很清楚,一切的根源在於皇帝跟父親的矛盾。
皇帝殺雞儆猴,不就是做給楊廷和看的?
「經此一事,兒怕是在翰苑中,再難容身。」楊慎一臉自責。
其實楊慎也看出來了。
不管皇帝的真實意圖是什麼,或者說同僚是否能理解他的苦心,反正別人下獄,而他在外邊好好的。那他作為發起者。就已陷入道德上的極大被動,以後誰還會聽他的使喚?
就算有那頭腦好的,看出來其實楊慎就是皇帝刻意針對的物件,可問題是,要是你楊慎署名了,可能皇帝就不會借題發揮,偏偏你沒有在上邊署名,我們才因為皇帝針對你而被連累下獄……
所以無論正反兩個方面,都因為楊慎的獨善其身,被同僚疏離。
楊廷和道:「此事你不要多想,為父給你個條子,你去北鎮撫司衙門打個招呼,讓其不要對今日入獄之人用刑,順帶探望一下,做好安撫之事。」
現在楊廷和也怕眾叛親離。
皇帝這招雷厲風行,其實是變相警告朝中那些文官。
別看朕平時對楊廷和的意見採納頗多,也非常尊重他,甚至想要做點事還被楊廷和給嚇唬回去,但終究朕是君他是臣,朕現在用錦衣衛來教訓誰不過是一句話的事,你們少跟楊廷和勾結,不然下一個被拿下法辦的就是你們中不識相的那個!
楊慎遲疑道:「父親,此等時候,若是您親自過問此事,會不會……」
楊慎覺得父親太過冒險。
皇帝殺雞儆你,你居然還梗著脖子往前鑽?
你雖然是當朝首輔,但有什麼資格過問錦衣衛詔獄之事?
你這麼做不是落人口實嗎?
楊廷和語氣略顯蒼涼:「事已發生,就算想逃避也避不開,為父的聲名不要緊,還是要先顧全那些翰林院的年輕俊傑,他們才是大明未來的希望。」
楊慎聞言,深深被父親的高尚情操所折服。
這時候父親明知道自己過問錦衣衛的事,會遭來皇帝的反感,但為了保全那些下獄的文人,父親還是義無反顧出面,靠自己的影響力,避免那些文士遭受酷刑。
既然皇帝已用雷霆萬鈞的手段對付楊廷和的手下,那楊廷和也要盡最大的努力去保護那些人。
君臣等於是在朝堂博弈外,開闢出第二個戰場。
……
……
楊慎帶著楊廷和的條子,惶惶不安前往錦衣衛北鎮撫司。
現在楊
慎也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