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參奏很方便,大明監察體系很完善,風聞言事只要不涉及帝王傢俬事,或是非要削尖腦袋去得罪皇帝,是不會受到任何處罰的。

就算受到處罰,也能落個好名聲。

朝堂上,朱四聽了言官的話,沒做任何表示,朝會結束後,便將吏部尚書喬宇和內閣首輔楊廷和傳召至乾清宮。

這說明皇帝很清楚是誰搞出來這一切,用這種方式告訴楊廷和,別以為朕不知你們那點小伎倆。

「……不過就是一份京官外調名單,每年都會有這種事,可能今年是改元后第一年,言官們比較在意吧、」

朱四上來還在喬宇和楊廷和麵前為諫言此事的言官說好話。

喬宇道:「陛下,臣也認為,應當早些做決定,免得因官職空缺導致地方政務出現混亂。」

「嗯。」

朱浩很好說話,直接把先前留中的奏疏拿了出來,揮揮手讓張佐將其交給喬宇。

這麼順利就把事情給解決了?

那……

皇帝將奏疏留中的目的是什麼?

楊廷和本能地感覺到,新皇應該在名單中做了不少改動,故意不在朝堂上說,而是以這種方式交給喬宇,其目的很簡單:

你們吏部不是著急要把這些官員外調,平穩地方局勢嗎?那朕的改動,你們是不是要接受?要不你們提出異議,回頭再來一次上奏,到時朕繼續給你們留中不發……

看誰拖得過誰!

楊廷和道:「陛下……」

在楊廷和看來,他的料想大機率會發生,所以不需讓喬宇把這份批閱好的題本拿回去再商議和思量,而是現場就把問題給解決了。

「楊閣老,你先別說話。」

朱四抬手道:「朕知你是怎麼個想法,你也清楚朕並沒有要為難吏部的意思,儘管放心吧。」

楊廷和心想,你知道我要說什麼嗎?

喬宇也像是意識到這一層,當場就把奏疏開啟,跟先前內閣的票擬一致,硃批未做任何改動過,也就是說……除了題本留中了幾天,拖延了辦事進度外,其餘的,什麼影響都沒有。

真沒有?!

喬宇有點不理解小皇帝的舉動了。

純粹是一時興起,故意給吏部找麻煩?

等楊廷和看到喬宇投過來的疑惑目光後,知道自己多慮了,小皇帝好像深諳官場規矩,有些東西只是留中不發,讓你們平白緊張幾天,但其實朕什麼都沒做。

朱四道:「朕叫兩位前來,不只為了說這件事,朕覺得先前進宮日講的年輕講官中,以修撰楊慎和朱浩二人學識最好,所講內容朕非常喜歡,朕想將他二人提拔為常進日講,以侍講兼詹事府左、右中允,不知你們有何意見?」

喬宇一聽,這是要提拔楊慎和朱浩?

提拔楊慎能理解,畢竟楊慎是楊廷和的兒子,就算中途罷官多年,但也算是翰林院中的老資歷,但——提拔朱浩是怎麼個意思?

朱浩進翰林院才一年時間,明顯不夠格啊!

楊廷和道:「陛下,翰林院進侍講,至少要等六年或九年考滿,如今他二人尚未有此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