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官邸,書房。

蔣冕日落時來訪,交給楊廷和一份名單,涉及到京城官員外調的情況。

基本都是六部主事、給事中、中書舍人等外調,大明官員冗員情況非常嚴重,很多考上進士的人,其實只是混著一份虛職,比如說在這份外調名單中,就有不少前一科剛考中進士,在六部觀政的那些人。

理論上來說,觀政可以有三年時間,但其實幾個月到一兩年,就會根據各地的需求,把這些進士一批批放走,補各地出現的官缺,正式走馬上任。

楊廷和大致看了看,跟蔣冕簡單交談後,送其離開。

隨後楊廷和將楊慎叫到書房,並把名單交給兒子看了看。

楊慎不解地問道:「父親這是何意?有何……不妥嗎?」

楊廷和道:「此份名錄,尚未呈奏,為父不打算馬上就做決定,而是準備交給陛下,由其先做一些增減,再做決定。」

「父親是想……試探陛下用人策略?」

楊慎隨即明白楊廷和的用意。

並不是確定襲來再呈報皇帝御批,而是先交給皇帝做一番增減再上報,這就很有學問了,若是其中有皇帝想用之人,或是皇帝討厭哪個,想把其調走……這些楊廷和就能得悉,然後有目的進行針對。

「嗯。」

楊廷和在兒子面前沒什麼避諱。

楊慎道:「父親,您就不怕陛下把一些他看不上眼的人,給……調出京師去?」

楊慎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朱浩。

近來朱浩去皇宮日講三次,到七月後,日講便停了,朱浩再也沒機會入宮。

以之前三次日講的情況看,朱浩跟皇帝鬧得很「不愉快」,眼下這份外調名單中,並不包涵朱浩。

若皇帝有意把朱浩外調,那豈不是說害了朱浩?

楊廷和道:「無論是誰,若陛下真有意將其外調,為父也不能阻攔,全看陛下自己的選擇吧。」

楊慎覺得很奇怪。

為何父親要「支援」新皇的決定?難道有些人楊廷和也看不順眼,想借助皇帝之手,把人調出京城?

還是說想以此來試探皇帝的用意?

分析皇帝到底跟哪些人走得近?

畢竟有很多外調的人,尚無法確定是否是新皇派系的人,若是皇帝有意把一些人刪除到名單外……那就又說法了,父親可能會更加堅決把這種人調走,哪怕現在不調整,回頭其在仕途中的前景也著實堪憂。

皇帝增加或者減少,好像都會暴露很多真相給外人知曉。

那父親走的這步棋,就是化被動為主動的妙招。

……

……

當朱四拿到名單時,有些莫名其妙。

名單很長,有一百多名即將調出京城的中下層官員,這些人以往留在京城就是混資歷的,其中有一半是觀政進士,調出去後有的出任知縣,有的為監察御史等職……

就算一些戶部主事調出京城,也不過是混個府同知,或是通判等職務,再有的被放到了漕運、都轉運鹽使司等衙門。

亂七八糟。

朱四看完後,發現除了幾個好像是本科進士有那麼丁點印象,就沒熟悉的了,甚至把名單合上後,他都不記得還有誰。

「陛下。」

張佐在旁立著,提醒一句,意思是,咱家侍奉在旁呢,要是您有何不解的,可以問問呢咱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