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次序之爭(第1/3頁)
章節報錯
四名閣臣從乾清宮出來,面色都有些難看。
蔣冕望向楊廷和,無奈搖頭。
路上幾人都沒說話。
一直等回到文淵閣後,楊廷和才終於開口,甚至都沒避諱費宏:「你們不會真的要讓舉人出身的唐伯虎進入翰林院嗎?」
言外之意,我是因為回絕唐寅入翰林院,小皇帝才著惱。
如此破壞規矩的事,你們憑什麼認為我作為首輔應該同意?我說讓唐寅去重新考科舉,已算是給足了新皇面子,只是新皇不願意採納罷了。
費宏道:「唐寅不過是舉人,短短一年便已做到了工部員外郎,那是多少進士臨致仕都未曾獲得過的官缺,早該心滿意足才是。」
毛紀在旁搖頭嘆息:「這不是唐寅是否滿足的問題,而是陛下想在朝中培植興王府舊人……興王府的教習、講官、伴讀不在少數,為何非要栽培唐寅一人?」
顯然毛紀也知悉興王府內情。
朱四的老師並不止唐寅一人,唐寅乃半道加入興王府,還是為了躲避寧王府的追捕,不得不隱匿行跡所為。
當時的興王徵募像唐寅這樣的人入王府,其實有想把興王府做大的意思,若是當時就有人參劾的話,或會給興王安排一個圖謀不軌的罪名,畢竟興王府理論上是正德時期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出處,這種事很容易被人拿來大做文章。
可朱祐杬非要重用唐寅,足以說明唐寅身上的確有可取之處。
蔣冕問道:「難看現在,我們真要斟酌誰入閣不成?」
問題擺在面前。
新皇已在四個內閣大學士面前直接提到了增設閣臣人選之事,明言你們不同意不要緊,他會直接拿到朝會上說,來個廷推,看誰最後吃虧。
楊廷和問道:「到底是推舉人入閣重要,還是維護規矩重要?」
明擺著的事情,就算楊廷和明知把唐寅塞進翰林院,就能讓小皇帝在入閣人選的事情上閉嘴,他依然不會妥協。
別說唐寅是舉人了,就算唐寅是進士……楊廷和也不能同意。
一切就在於楊廷和非常清楚唐寅在新皇體系中的作用以及存在價值。
若是讓唐寅成功獲取進入翰林院鍍金的機會,有了這個履歷,唐寅入閣就在眼前,如此一來小皇帝就真的駕馭不住了。
唐寅跟別的閣臣不一樣,他是小皇帝的鐵桿,還不是正統「科班」出身,野路子的人驟然進入內閣,很容易把本來穩定的朝堂秩序給攪亂,就好像現在唐寅已經把戶部和工部秩序衝擊得七零八落一樣。
楊廷和不能容許這個朝廷的不安定分子,跑到自己面前來耀武揚威。
「也是,其實朝中不少人有資格入閣,大家可以多加斟酌,等廷推時再說吧。」
蔣冕提了一句。
毛紀道:「我看,朝議時大可讓朝臣群起反對,請陛下收回成命。」
廷推?
沒門!
皇帝說扎個人入閣,我們就要同意?
毛紀的意思,我們不能僅限於在入閣人選上爭取,而應該從一開始就杜絕小皇帝隨便往內閣塞人的企圖!
所以朝會上就要跟皇帝據理力爭,不能讓朱四開啟隨便增加內閣大臣人選的先河!
「嗯。」
楊廷和點頭,顯然更贊同毛紀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