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必須是你倆乾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朕讓錦衣衛的人連夜審問,審出這麼個結果,讓朕大為吃驚,又不知該如何將案子查辦下去.....你且看看吧。
」朱四說著,衝著張佐擺擺手。張佐隨即將一份刻意編撰好的「供狀」,呈遞到楊廷和麵前。
楊廷和看完後,倒吸一口涼氣。有人在清寧宮縱火,此事沒有往太后和他楊廷和身上潑髒水,已算客氣了,現在朱四單獨找他商議,明顯不想把事情鬧大。
「此案......疑點重重。」楊廷和猶豫地道。朱四這才轉過身,望向楊廷和,幾步走到楊廷和麵前:「朕也覺得疑點頗多,這上面說,因為壽寧侯和建昌侯忌憚朕在京師周邊開礦,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又怕朕冊封蔣家的舅舅為國舅外戚,賜爵後搶了他們的風頭,他們手下人才與皇宮中人勾連,選擇在清寧宮放火。
這供狀,朕怎麼看,都覺得是胡說八道!」楊廷和一聽,原來皇帝你也不信啊。
那問題就來了。這麼一份離譜扯淡的供狀,怎麼會出現在皇帝手上?還由皇帝親自轉交給自己看呢?
朱四道:「所以楊閣老覺得,是宮裡有人看不慣最近朕對內官的排程,才有意派人來縱火的嗎?
」奪命題!到此時皇帝還是沒有往張太后和他楊廷和身上牽扯,只說內官因為官職的變化而心生不滿,所以才找人放火。
其實皇帝已經暗示得很明顯了。朕沒打算一上來就把事往你楊閣老和太后那邊牽扯,變著法為你們開脫呢,你非要「執迷不悟」,那就可別怪朕真的一查到底了!
楊廷和道:「既然現在有縱火者的口供,可有將人找來,當面對質?」「沒有啊。
」朱四嘆道,「當朕得知是張家兩位舅舅做的,朕才感慨,可能是朕做得不夠好,他們才會痛下殺手,對朕的生母行如此悖逆的舉動!
朕本來氣憤當頭,想殺幾個人洩憤,但後面還是忍住了,因為朕想到,萬一是有人構陷呢?
張家兩位國舅,怎會對朕的母后如此無禮?」楊廷和聽了心裡不是個滋味兒。
從某種角度來說,張家兩兄弟的確不是玩意兒,可要說他們手底下的人有能耐跟皇宮的人勾結,去清寧宮放火.....太滑稽了吧?
張家兄弟有那城府?可現在問題的關鍵,是皇宮放火之事一定不能繼續查下去。
非要找個合理的方式結案,最好是找個不相干的人出來當替罪羊,最好是宮裡那些過氣的老太監,可現在皇帝卻拿到了縱火犯人對張家兄弟二人手下的指控,那這替罪羊就不好找了......難道楊廷和說,這件事其實應該是宮裡某個太監做的,跟太后和我無關?
這不是欲蓋彌彰嗎?「朕不想一查到底,甚至都不知......該不該查。
」朱四一臉苦惱,「朕想過要讓三法司的人來幫朕查案,再讓東廠和錦衣衛在京師掀起讞獄,但朕又知道,大明經歷那麼多的波折,實在不該橫生枝節!
朕也在反思自己,可能是朕之前做事太過激進,以至於讓很多人利益受損,才會如此吧。
」楊廷和心想,好在你這個小皇帝還知道檢討和反思。你登基後,利益受損的人可多了去了,我也是受害者,太后、張家兄弟、文官、武勳和內官,誰不曾有損失?
但要說這是皇權更迭帶來的必然結果,其實利益受損者也能理解,誰讓大明現在經歷了新舊皇帝的更迭後,最在意的是平穩過渡呢?
朱四問道:「楊閣老,是你和太后讓朕站在了現在的地方,現在你也替朕拿個主意吧,這件事是否要繼續查下去?
」楊廷和聽到這裡,若是再堅持的話,也知道這案子會沒完沒了,就算最後沒查到他楊廷和和張太后身上,也不知有多少人要人頭落地。
「陛下,此案.....還需斟酌,但.....既然如今已拿下罪首,不如.......便如此了結了吧?
」以楊廷和的睿智,豈能看不出皇帝是有意拿張家兄弟開刀?對付不了你們的姐姐,還不能把你們兄弟倆怎樣?
你們真以為自己是朕的親舅舅,朕還要顧著你倆的顏面呢?楊廷和現在也是別無他法,若是不讓張家兄弟當替罪羊,就要牽扯更大。
怎麼看......把張家兄弟推出來擔責,既不會落什麼大的罪過,又能讓皇帝心理平衡一點,還能早些息事寧人。
不是你倆乾的,也必須是你倆乾的,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