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兄弟反目(第1/2頁)
章節報錯
仁壽宮內。張太后正在見皇帝派來的特使,司禮監秉筆兼提督東廠太監蕭敬。
蕭敬將案子的因由詳細跟張太后說了,尤其提到張鶴齡和張延齡兄弟二人的家奴跟皇宮中人勾結,在清寧宮縱火之事。
「……目前錦衣衛已將二人拿下,說是審結後案子將交由大理寺勘定,估摸著……要判死罪。
」蕭敬道。張太后漫不經意地問道:「什麼人啊?」蕭敬遲疑了一下,這才回道:「說是兩位侯爺府上的家奴,都是從民間招募而來的綠林好漢,幫忙看管西山的煤礦,多少帶著些匪氣。
」張家兄弟找人看守煤礦,涉及到搶奪別家煤礦,以及抓壯丁下礦,甚至有擄劫、販賣人口之行徑。
畢竟下煤礦挖煤是體力活,危險係數極高,張家兄弟為了節約成本自然不想付太多工錢,便派人去民間綁架良民壯丁。
為了保證這群惡棍常駐礦坑不生亂,有時候還會綁架良家女子供其霍霍。
就算官府知道百姓失蹤可能跟煤礦礦主有關,但涉及張氏兄弟也不敢詳查。
朱浩正是去勘探煤礦時,發現兩個匪首帶著幾十個手下綁架民女,雖然讓錦衣衛出面把人救下,但卻拿人多勢眾的對方沒辦法。
現在碰上宮裡有人縱火,活該這群惡棍倒黴。張太后有些不高興,道:「不是說好了,稍微放一把小火,不傷著誰,怎麼能被人發現呢?
」放火之事,自然是張太后囑咐人做的。而具體負責之人,正是蕭敬。
蕭敬本來就不敢去清寧宮放火,就算清寧宮內住的並不是皇宮的女主人,但那也是禁地,一把火下去,被人查到怎麼都是死罪可既然是張太后親自下的命令,蕭敬不得不從,當然蕭敬不敢自己去做,只能派出心腹太監出馬,沒想到手下太監居然找了兩個小宮女去放火,蕭敬本準備好人手救火,順帶撈個功勞……結果發現火沒放成,人卻被抓了現形。
蕭敬派去放火的心腹太監,當然是即刻人間蒸發,其實是被投了井。蕭敬在皇宮裡混了幾十年,看似老好人一個,但其實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事做了不少,仁慈不過是表象,真要涉及其切身利益,殺個把人根本不是問題。
蕭敬急忙跪下來磕頭:「是奴婢未能做好。」張太后道:「既然事情跟哀家的兩個弟弟無關,怎麼此事卻牽聯到他們身上去了?
難道你找的人,就是張家的人?」「與奴婢無關……」蕭敬急忙撇清干係。
張太后道:「如此說來,那兩人是被無辜牽連進去的吧此等綠林人物,死也就死了,不打緊,可皇帝是否說過,要如何懲罰哀家兩個弟弟?
」蕭敬道:「並未提及,錦衣衛先前的說法,只說是兩位侯爺管理手下不利,沒有要對兩位侯爺進行實質性懲罰的意思,或只是……罰俸,最多是停職。
」「哦。」張太后一聽,就沒太當回事了。兩個弟弟什麼貨色,當姐姐的心裡很清楚,只是礙於姐弟情面不說透罷了。
就算沒人給張家兄弟停職,但他二人在五軍都督府也不過是掛虛職領取俸祿罷了,本身並不幹活的料,先前說想提督團營,目的也不是為了做事,而是為了撈錢。
沒有油水的事情,兩兄弟是不會做的。「讓他們卸職賦閒,在家好好反思,也是樁好事,皇帝倒是幫了哀家一把。
」張太后突然覺得新收的兒子,挺會做事。兩個弟弟沒什麼本事,還喜歡來煩她,趁此機會讓兩個弟弟代自己受過,讓他們反省過錯……她這個姐姐沒有任何意見。
蕭敬沒想到張太后居然如此好說話,大鬆一口氣的同時,趕忙問詢∶「那太后娘娘,是否要以東廠,將此事完全調查清楚?
」張太后道:「不必了吧。這事,不要對外張揚。」張太后看起來很悠閒,隨口就把案子的前因後果問明白了,也清楚皇帝有意讓兩個弟弟擔責,可心裡不僅不惱,反而一陣慶幸。
之前聽聞實施縱火的兩個宮女被人贓並獲後,她一度擔心皇帝會一查到底。
到底是在皇帝生母的宮殿附近放火,若是皇帝要藉此發難的話,她這個太后不好面對「兒子」。
張太后在弘治、正德兩朝看起來極盡隆寵,但其實本身只是個怯懦的婦道人家,其學識、能力和手腕都不強,這也是她和背後的張家家族在嘉靖朝快速沒落的根本原因所在。
蕭敬恭敬磕頭後離開。…………張鶴齡和張延齡兩兄弟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有人告訴他們,西山的煤礦被封了,幫他們看煤礦的人也被官府悉數抓獲。
」啥?老二,你明白是怎麼回事嗎?」張鶴齡瞪著自己的弟弟。此刻,兩兄弟正在壽寧侯府的小廳喝酒,並打算晚上一起去教坊司尋開心。
結果這邊幫他們大把大把賺錢的煤礦就出事了。張延齡道:「好像是皇帝出的手這個大外甥,真不給面子,連他兄長都不如!
讓人抄傢伙,幹他丫的!」兄弟倆一合計,皇帝想在虎口裡搶食,這口氣能忍?
揍皇帝不可能,但把皇帝派去封煤礦的人揍一頓,卻完全可行。把你們揍了也白揍,就算你們去皇帝那兒申訴,也沒個鳥用,反正我們早在正德朝時已經體會過了。
我們的親外甥都不敢把我們怎麼著,你一個過繼來的兒子,根基不穩,還敢對我們兩個舅舅出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