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兩宮之爭(求月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句話就把重點給挑了出來。
太后是不可能無端在這時候提出要新皇早點大婚的。
現在提無非有兩層原因。
一個原因是蔣太后入宮之後,在朝堂上的存在感比較低,想以此來為自己正名,讓天下人都知道,她才是真正的太后,有權為兒子的婚姻大事做決定。
第二個原因就是孫交回朝。
蔣太后入京時幾乎用「綁架」的方式把孫交帶到京師,同時還帶了孫交的女兒前來,今天朝會上孫交在幾次辭讓後終於答應履職戶部尚書,估計蔣太后認為跟孫交聯姻的最恰當時機已出現。
毛紀道:「陛下大婚,照例不能以朝中四品以上文臣的閨秀來作為備選,此事應當由禮部按過往慣例來進行。一是不可操之過急,二是不能破壞規矩。」
大明挑選外戚有一套,名宦家裡的名媛閨秀是不能作為皇后備選者的,尤其是文官家裡的。
國丈之前會封伯爵,到孝宗時開始封侯,你一文官,既在朝堂有威望,又想拿到軍職的世襲爵位,那對朝廷的影響力就太大了,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外戚集團,所以有明一朝,挑選的皇后家族都是一般文人士族階層,以中下層官員和監生之女中選者居多。
首先要家世清白,再就是姿容、禮儀上等,還有最好就是有孝義的名聲。
更淺白一點……就看誰手段高明,能認識禮部負責此事的官員,或者是能把銀子塞上去。
當初張太后不也是這麼上來的麼?
在費宏面前,楊廷和不會說太多,但等各自到位置坐下,費宏和毛紀輪值先回去休息,到下午再過來值夜,楊廷和才對蔣冕道:「定不能讓陛下跟孫志同有聯姻之可能。」
蔣冕一聽立即就明白過來。
……
……
翰林院中。
朱浩還在繼續修書,日子過得無比清閒。
這裡可比在興王府讀書時輕鬆自在多了,好像每天都有事做,又好像每天都沒事做,除了初來乍到不太好意思翹班,別的都還好。
估計進翰林院半年以後,自己便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定期請假了,但現在還是要裝出愛崗敬業的假象,湖弄一下同僚。
「朱浩,你出來一下。」
朱浩這邊還在那兒悠哉悠哉拿本書看,楊慎突然到來,把朱浩叫了出去。
相比於朱浩的「勤勉」,楊慎這樣翰林院的老油條就有點太不矜持了,一旬十天,楊慎待在修撰房的時間加起來不到半天,偶爾來一趟也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看就是沒把翰林院的事太當回事。
朱浩出來後,沒見到其他人。
楊慎道:「今日孫老回朝了。」
「哦。」
朱浩點頭,「孫老到了京師,幾次上奏請辭,陛下百般挽留,料想也不能推諉太久。」
楊慎頷首同意朱浩的說法。
換作任何一名大臣,被皇帝如此禮遇,都沒有回絕的理由,若這樣還要執迷不悟,就是給臉不要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