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府試(第1/3頁)
章節報錯
三月十六。
這天對唐寅和陸松等人來說,最重要的事便是去迎接到來的王守仁。
對朱浩和袁汝霖來說,這天是決定他們命運的一天……考府試。
府試的流程,跟縣試大同小異。
清早天沒亮,就要提著自己的考籃前去文廟,準備進場考試,排隊的人似乎沒有之前縣試那麼多,但因府試已經過縣試一層選拔,參加者平均學識更高,更因府試有過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沒考過的老儒生存在,使得府試的參考人員的平均年齡比起縣試要大許多。
朱浩和袁汝霖排隊時,前後全都是三四十歲的儒生,臉繃得緊緊的,身軀微微顫抖,看上去非常緊張。
學了幾十年,考了幾十年,這還只是府試,而不是最後能決定是否取得功名的院試。
朱浩明白,任何時代考公的人都不少,尤其在這封建時代,只有功名在身,才算一隻腳邁進士紳階層。
又到入場時。
對於朱浩和袁汝霖這樣本身就在安陸參加過縣試的考生來說,輕車熟路,連搜檢都還是那一批人,進場時的流程也基本一致。
不過進場後,朱浩和袁汝霖享受的待遇就有所區別了。
作為新科縣試案首,以及兩縣本次縣試的前十名,都要被提座號,劃到單獨的考場進行考試,也就是甲字號考棚。
只要朱浩把自己的具結亮一下,就會有衙差給他指路,讓他往甲子號的考棚走,至於袁汝霖則只能留在丙子號考棚。
……
……
入場很順利。
坐下來時,天才矇矇亮。
考棚盡頭掛著的燈籠撤去。
朱浩的甲子號考棚內本來有六十個座位,但兩縣考生前十名坐進來,其實只坐了二十個位置。
這些考生年齡普遍不大,以二十歲上下居多,他們進場時就留意到朱浩,長壽縣考生自然知道朱浩是誰,可京山縣那邊雖然也聽說過,但大多數都是第一次見到朱浩本人。
看到果真是個稚子考取了長壽縣案首,他們心中多有不屑。
這裡相當於是一個特別為優等生準備的考場,按照慣例,每屆府試四十個透過名額,甲子號考棚內這些各縣俊傑能有半數以上透過,而府試案首雖然沒什麼進學的便利,但案首基本出在這二十名考生中。
坐定。
仍舊沒有認保和唱保的流程,照例是需要檢查考生帶來的具結、互結等案牘文書的。
大明對於讀書人還算禮重,這跟清朝時加強對讀書人管控,嚴防死守,為杜絕一切作弊可能,對考生不惜羞辱,有了懷疑甚至連排洩孔都要搜查完全不同,簡直是斯文掃地。
府試跟縣試有一點不同,就是考生不需要帶草稿紙。
官府會發幾頁紙,看得出來待遇大幅度提高,不再是一種大傢伙都可以來參加的考試,而府試使用的試卷和草紙等,開銷一概由官府承擔,並不需要考生繳納銀錢,這也算是官府給想進學的考生行的便利。
“注意一點,今日知州老爺會親臨考場,若有人喧譁,直接拖出去打板子!”
有衙差頭目出來威嚇在場的考生。
這個衙差頭目氣勢十足,在甲子號考棚走了一圈,當看到朱浩時,臉色一變,頭也不復之前的高昂,明顯剿匪一戰時他曾見朱浩出現在城頭,認得這個常伴王府總指揮“陸高士”身邊的小幕僚。
等他走到考棚盡頭,才重新把頭抬起來,而後一句多餘的廢話都沒有便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