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文人的體面(第1/3頁)
章節報錯
看得出來,朱祐杬態度異常堅定,那就是採納唐寅的建議。
難得他以藩王之身自居,分明是告訴在場三人,你們說出自己的看法即可,王府上下最終還是要由我來做主。
這跟他找袁宗皋、張佐和朱宸三人來開會的初衷似相違背。
這難免讓袁宗皋心中來氣……
你既然都做出決定了,為何還要找我們商議?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嗎?
“王爺所言極是,唐先生的提議非常正確,襄王府欺人太甚,那些田地並非朝廷劃撥給他們的定額,乃是他們長期從民間侵佔的結果,此番朝廷改劃給興王府,乃是撥亂反正,可他們不但不遵聖旨,還一再派人來安陸糾纏,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等時候張佐堅定不移地站到了朱祐杬一邊,抨擊襄王府的所作所為。
袁宗皋皺眉不已。
大部分田地是襄王府多年來自民間購買,還有小部分則是墾荒所得,說是侵佔民田,理由太過牽強,反倒是朝廷一道詔書就把襄王府苦心經營的田地劃撥給興王府,分明是有人想看到兩家藩王為了土地之事起爭端。
現在興王府居然會順著朝廷的意思,讓天下人看笑話?
袁宗皋心中有諸多意見,但他懂得剋制,沒有表現出來。
興王難得有如此強勢的時候,再加上其身體大不如前,如此激進行事,大概是在為興王府的將來做考慮……
“袁長史,我希望得到你的支援。”
朱祐杬語氣稍微軟化,側頭望向袁宗皋。
袁宗皋拱手:“即便要出手相爭,也需保持克制,切不可大動干戈,危及兩家王府護衛的性命。”
朱祐杬頷首:“我自然明白,也會告知唐寅剋制行事,這點無須袁長史擔心。”
言下之意,你同意本王的提議就行了,剩下之事本王自會安排唐寅去做。
作為王府長史,你既然不站在王府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對此持反對意見,那我以後也不會再向你求教,這件事將全權交由唐寅來做。
……
……
袁宗皋從王府書房出來,越想越氣。
自己什麼時候受過興王如此冷遇?
自打唐寅來到安陸,興王府就不得安寧,不行,我得找他問個清楚,他到底要把興王府領向何方?
當即袁宗皋便怒氣衝衝前往西跨院,將唐寅從教室叫到外邊的院子,劈頭蓋臉喝問:“伯虎,何以你要陷王府於不仁不義之境地?朝中勳貴搶奪田產已然鬧到不可開交,為何我興王府也要摻一腳進去?難道就不怕被天下人恥笑?
“興王府立足安陸,一直都以維護地方安穩為己任,你卻在需要各方冷靜時煽風點火,推波助瀾,意欲何為?”
氣憤之下,袁宗皋不再維持什麼風度和禮數,黑著臉發出質疑。
唐寅同樣神色冷峻,仔細傾聽了袁宗皋的訓斥,沒有出言反駁。
前去向興王進言時,他就料到,挑唆興王府以武力搶回朝廷賜下的原屬於襄王府的地,很容易遭致袁宗皋這樣傳統儒官的反對,人家現在來質問他已算客氣,沒徹底跟他割席斷交都是看在同為王府做事的面子上。
“伯虎,這一切可是朱浩向你提出的建議?”
袁宗皋還在給雙方找臺階下。
衝動過去,就該好好想想,唐寅提議的內容分明得到興王首肯,不管怎麼說唐寅也算是在盡他幕僚的職責,手段是極端了些,難道說以後就不在王府共事,徹底分道揚鑣了?
還是先給個臺階下,你說是朱浩提議的,那我現在就去教訓那小子,你屬於從犯,罪輕一等。
唐寅哪能看不出來袁宗皋的目的?
這點擔當他還是有的,當即正色道:“袁長史,此建議乃是在下仔細思索後提出,所獻之策的確不太合禮數規矩,但目前興王府為朝中小人所忌,此等時候適當做出一些假象,反而是麻痺敵人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