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計方針(第2/3頁)
章節報錯
不合適!
大臣們只能提議養過繼子。
而正德皇帝卻覺得,我現在還不到三十歲,你們憑什麼覺得我生不出兒子?而且皇帝身邊那幫奸佞,諸如江彬、錢寧、許泰之流也不允許養宗室子這件事發生,然後就沒了下文。
為了讓朝中大臣覺得,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所在的興王府,有為國為民的擔當,能給大明帶來安定,借賊寇人頭立威正當時,也可一舉贏得朝中文臣武將之心。
“會不會……太過冒險?”
朱祐杬不自覺往旁邊看了一眼,這才想起袁宗皋未列席會議。
此等涉及王府戰略方向的大事,他還是習慣詢問兩位長史張景明或是袁宗皋的意見,而眼下能給他出謀劃策的只有袁宗皋。
張佐嘆息道:“王爺,老奴想過,若是一點險都不冒的話,很難贏得人心。其實老奴也想跟袁長史好好商量一下,拿出個最佳解決方案,但袁長史一向主張王府應保持低調,不能出風頭,想來不會支援……”
張佐名義上是在講述利害得失,但其實是跟朱祐杬說明,你別找袁宗皋問策,他鐵定不支援跟賊匪硬碰硬。
他什麼脾氣,我知道,您也知道,那就是個懦弱中庸、極度保守的老儒官……
唐寅看到朱祐杬點頭,心中平添幾分底氣。
張佐提及袁宗皋態度,也是朱浩方略的一部分,由唐寅來說不合適,只有張佐這個深受興王信賴的王府家奴,提出袁宗皋的態度偏向中庸守舊,興王才會接受……反之,要是你唐寅主動提出,別人會覺得你是在跟袁宗皋競爭,惡意汙衊對手。
“可王府上下排程,始終要聽取袁長史的意見。”朱祐杬說這話,表明他已傾向於唐寅的計劃,支援積極備戰,主動迎敵。
王府沒多少兵馬,但賊寇也沒多少,難得的是王府儀衛司下轄都是精兵,日常訓練未輟,弓馬騎射都過得去,更重要的是裝備精良,跟一群烏合之眾對戰,對方還是長途奔襲,穿州過省……
贏面很大啊。
就算不勝,也要把興王府不畏難怕事,敢跟賊寇交戰的決心和勇氣表露出來,戰局不利時大可把兵馬撤回州城,就不信賊匪還能攻陷城池不成?
張佐道:“王爺最好先定下方略,再去找袁長史商議……就怕袁長史強烈反對,無法成事。”
在這件事上,張佐有些著急。
他很怕朱祐杬見過袁宗皋後,被其一套大道理說服,那計劃將就此擱淺。
唐寅則表現出一副中立的態度,語氣篤定:“只要是為王府的利益著想,在下並不認為袁長史會阻撓,或許還會積極出謀獻策……在下願意供興王與袁長史驅馳,為蕩平匪寇盡一份綿薄之力。”
張佐好奇地側頭打量。
你唐伯虎真夠可以的。
讓我引你來見興王,你卻說要聽從袁宗皋的吩咐,難道要臨陣倒戈?
本來他心中略微有些不滿,但仔細一想之前袁宗皋核算王府賬目時,唐寅與之對著幹,暗中幫自己做了不少事,以其睿智豈能看不出已沒法改換門庭加入袁宗皋陣營?
那唐寅現在這麼說不過就是裝樣子罷了。
張佐想明白這一點,趕緊跟著表態:“老奴願為王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遵從興王跟袁長史號令。”
朱祐杬本來擔心張佐和唐寅獻計是為了跟袁宗皋爭功,看到二人姿態放得如此低,老懷大慰,最後的疑慮也打消了,點頭道:“那我這就派人傳袁長史過來,一同商議大計。”
……